沈泽玮
2015年08月23日
沈泽玮
中国特派员
广州报道
simtw@sph.com.sg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一旦成为世界第一,也不应循“黑社会规则”的老路成为另一个美国,中国应走一条以全球“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新路,与美国、G20及全球合作,共建“有效、民主、可持续”的新全球治理结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官方智库。刘世锦昨天在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以“正在成为‘第一’的中国的‘世界观’”为题发言时,发表上述看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现价美元计算,其经济总量很有可能在2020至2025年间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刘世锦说,世界到时会怎么看待中国,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怎么看待世界。
他指出,国际和中美内部都有冷战思维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潮抬头的现象,这种声音以“大国称霸”的历史为逻辑,认定中国将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中美关系势必陷入紧张,甚至还会擦枪走火。
刘世锦认为,中国有两种应对的选择,一是循“黑社会规则”成为另一个美国,虽提供公共产品,但也包含私利。二是中国与美国、G20及所有国家合作,共建新的全球治理结构,中美不对抗,而是建设性、创造性地合作。
刘世锦认为,中国应走第二条道路,而世界的两大变化说明中国应走出一条新路。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广度、深度和潜力前所未有,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局面。中国持有美国一万多亿国债,中美贸易去年达5550亿美元,两国空域每天往返1万7000人。二是核武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现,相互毁灭的后果使大国必须谨慎约束冲突规模。
刘世锦说,目前的国际大势与当年美国取代英国时很不一样,所以中国应有自己的世界观,与其他国家达成包括“全球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共识,开放、包容并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做出的选择。
这“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中国官方立场相呼应,据中国媒体统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年多来62次提到“命运共同体”。
刘世锦判断,三五十年后应可看到一个有效的“世界政府”。他还说,中国给世界生产了物质层面的GDP,下一步中国应该在精神层面作贡献:“世界观、世界梦有可能是我们向全世界贡献最重要的东西。”
对于中国将当“世界老大”之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提出不同意见。他指出,哪怕是当“黑社会老大”,人们也会挑选,中美若争当老大或联手当老大,人们同样也会选择,况且要当老大,还须先得到别人认可。
中国当老大能否被认可?
他说:“中国有什么资格去当老大是很重要的问题,人家认不认可?不要说体制不同的国家不认可,和我们体制相同的国家也未必认可,如果是这样,我们这个老大,说实在,没法(当)。”刘世锦回应说,关键问题不是谁当老大,而是全球能否建立一套法治结构“把这些老大都管住”,让世界较有秩序。
有与会学者指出,面对当下南中国海纠纷和中日利益之争等各种区域问题,“世界命运共同体”是否只是一种理想?刘世锦回应说,此时需要中美等大国的大政治家表现领导力和前瞻性,把内部狭隘的民族主义压一压,知识界人士也应当在舆论场上发挥积极作用。
昨天与会的知名学者还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席王赓武教授及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汉斯·道维勒博士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