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不住的记忆难还原的真像 (ZT)

来源: 黑色的公爵 2013-07-29 03:27: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93 bytes)

这些年流行口述历史,当往事从当事人的嘴里娓娓道来,仿佛历史正在还原和再现。可是人的记忆真的可靠么?虽说现实世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实像,但存入脑细 胞的,却是经过主观处理,再被时间不断冲洗的记忆痕迹。当过去渐行渐远,那些痕迹是真是假是虚是实,很难用“眼见为实”一言以蔽之。
----------------------------------------------------------------------------------------------------------------------------------------------------------------------------
转:

据纽约时报,麻省理工学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利根川进教授的研究小组,报告过一组有关“错误记忆形成”的实验,对记忆的准确性有所质疑。

利根小组的实验主要包含三阶段。

在实验的第一天,研究小组首先让老鼠体验正常环境,同时用实验手段识别出记忆环境的那些脑细胞,然后对其化学标定。

在实验的第二天,让老鼠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并在那里电击老鼠一次。在电击的同时,用实验手段刺激被化学标定的那些脑细胞,以唤起老鼠对第一天环境的记忆。

在实验的第三天,老鼠被重新放入第一天的正常环境。奇事出现了,老鼠在正常环境中表现出因害怕电击而发懵的行为。显然,第二天对化学标定的那些脑细胞的刺激,让老鼠误以为电击是发生在第一天的环境中。老鼠的大脑,对两次体验做了融合处理,形成了一次错误的记忆。

跟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利根教授认为人的记忆可能会很不可靠,目前刑事案件中过分依赖目击证人的做法值得反思。当然事情都有两面,不可靠的记忆,会让“真实”和“想象力” 在人脑中结合,正好是科学和艺术创造力的源头。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回到开始说的口述历史上,因为个体记忆不可靠,要想还原历史,就必须尽可能多的汇集不同的当事人记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当事人对同一事件的一些 细节记忆,应该略有不同,而这些不同,正好说明它们是有价值的原始记忆。如果众口一词,到像是按事先写好的剧本复述,有集体造假之嫌。所以,真像藏在相互 矛盾的记忆之间,需要有见识的人去鉴别。

其实还原真像,再现历史,本是读史书的乐趣所在。不过,自古历史“发明家”多如牛毛,还原再现,真不容易。或者,历史似微观粒子,只能用统计波函数来描述。而任何对历史的描述,因受主观干扰,都无法完全精准,仿佛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所有跟帖: 

光可以储存停留,眼见为虚。 -xiaohu- 给 xiaohu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9/2013 postreply 06:15: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