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 我想我可以提供一点真实的资料

来源: 2013-05-23 19:03:2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自小没住在北上广, 但也是历史上的大城市, 我父母都算是当时的高知, 家里五口人,家庭收入有差不多400块一个月, 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 说老实话, 吃住行上我童年没吃过苦。 虽然住的是父母的房子, 现在看起来寒酸, 但当时也是不错的。
文革的前期, 南京的供应还是不错的, 我父母虽然是高知, 但也没有特供, 特供是给省市委和南京军区的高级干部的。 我只记得父亲曾告诉我, 5960年的时候物价很高, 还买不到东西, 工资全拿来吃了, 还尽吃飞机包菜和胡萝卜, 后来政府给一定级别的干部不分党派每人每月几斤黄豆和半斤油。 好像到了64年以后市场就开始好转了。好像记得整个文革期间, 所谓黑市都非常发达, 议价的东西什么都有, 不要票证也能买到。 即使贵。

文革后期, 我家全家被下放到苏北一个非常穷的地方, 不过我父母的工资并没停发, 在乡下的日子因此对我来说还是过的不错的, 周围的农民们对我们这样的所谓落难的干部非常之尊重和友好, 穷困的村庄有无尽的丰富的肉蛋禽菜, 我父母就在那里心情郁闷的过起了田园生活, 压抑感是有的, 主要是因为不能工作。 那一代的知识分子都有很强的家国情怀, 要做事, 要为国家做贡献, 没有工作就非常苦闷。 要是换了现在的我, 还不高兴坏了, 有吃有喝,生活不愁还不要工作。是为不孝子也。

还有一个就是与世隔绝的感觉, 那时从小收音机里听到美国登月, 我父亲是从事技术工作的, 虽然不是这个专业, 但也是很兴奋的给我们讲这是人类的伟大进步, 但我到现在也能记得他眼中那是流露出的无奈和落寂。

文革中期的农村是非常穷的。 这一点不可否认, 但到了我中学毕业下乡后, 大约是74-76年吧, 其实已经有了起色, 我记得那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都增长很多, 农业机械的使用也多了起来, 插秧机, 播种机, 打谷机, 等都开始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