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面的亲身体会太多了, 国内很多制造企业,其实价格很有竞争力,质量上很多情况下也够用. 但是语言和文化上的问题导致最终很多项目黄掉.
举个小例子, 国内制造商竞标的时候, 报价书很简练, 甚至三五页纸, 申明 "满足所有的技术要求, 包括所有询价书的供货范围", 可是当真的谈下去, 问题就出来了, 这里没包括, 那里没包括, 很多技术上也有Deviation, 最后人家就彻底失去信任了. 甚至有一次电话会议的时候, 德国人对其他参加人员说中国制造厂下次会把我们的图纸向其他客户说是他们设计的图纸....
语言那就更明显了, 很多电子邮件里还夹杂不少中文, 有些非华人就看不懂了, 可以用英文交流的技术人员更是少得可怜.
据说, 有一次中国一个大公司来新加坡竞标MRT站, 中方管理人员申明, 我们完全有能力做, (确实中国做了很多这样的地铁站), 听说最后那几个管理人员都被撤掉了, 因为最终他们做不了, 具体说是不能按照国际惯例来做类似的项目. 游戏规则不一样.
对比之下, 日本也是亚洲国家, 英语也不怎么样, 但是, 很多现在的日本名企,在六十年代就有了英文的公司技术规范书, 设计标准. 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 中国有几家制造厂或工程公司有英文的公司设计标准?
时间吧, 觉得只有中国企业真的走出去了, 中国才能是真的强大了, 那时候肯定需要大量的有海外经历的人才.
看来包子还是回去太早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