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煞风景:说说猪油渣
猪油渣,在东北叫做油唆子。
全靠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得好啊,我们小时候吃肉是凭票的,一张票可以买半斤肉,哪像现在,想吃什么随便吃,要担心胆固醇和身材问题,以前,胆固醇听都没听说过,能吃上蔬菜就不错了,买菜买豆腐都是凭票的,小孩子谗啊,有肉吃就很高兴了。
但是我们家算好的,因为再教育之后回城,父母从不同的地方回来,就有了两个户口本。
这意思是说,按户供应的商品,我们家有两份票,按人供应的则有跟别人一样。
我奶奶和姑姑还经常从上海寄富强粉过来,因此主食馒头大米饭是没缺过。较之我的同学伙伴,我们家的伙食还算是好的,那时一般的家庭是粗粮为主。
但是肉是很缺的,虽然凭票可以买那么一点。
买的肉有肥肉,就靠(找不到那个字,熬的意思)油,靠出的油唆子,刚出锅的时候香香脆脆的,大家都会趁新鲜吃一点。
再后来,八十年代有段时间,教授发给特别供应券,可以买鱼虾之类,但很短暂,很快市场供应极丰富,猪油渣就没再吃过,看到肥肉大家都会怕了。
在新加坡,肉拓(找不到那个字)面有时会有猪油渣,当然不会是刚出锅的,偶尔吃到,会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有那个吃不上肉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