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lb.org.hk/schi/files/Chinese_workers_in_Singapore.pdf
中国劳工权益保障研究系列报告之二十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中国工人在新加坡的劳动权益状况报告
中国劳工通讯
(http://www.clb.org.hk/schi)
2011年5月
执笔人:Aris Chan1
目录
前言................................................................................................................................2
第一节中国、新加坡两国劳工政策简况.................................................................3
一、中国的劳务输出政策....................................................................................3
二、新加坡的劳务输入政策................................................................................6
第二节到新加坡去.....................................................................................................8
一、追求未来的美好生活....................................................................................9
二、追求梦想与个人自由....................................................................................9
三、为什么要去新加坡......................................................................................10
四、佣金、费用和回扣......................................................................................10
五、非法的行为..................................................................................................12
第三节在新加坡工作...............................................................................................12
一、住宿条件......................................................................................................13
二、工资与工作时间..........................................................................................15
三、拖欠工资与克扣工资..................................................................................17
四、职业安全......................................................................................................18
五、医疗福利与工伤..........................................................................................19
六、社会和地域歧视..........................................................................................20
七、工作中的歧视..............................................................................................22
第四节中国工人不愿投诉.......................................................................................23
一、缺少法律意识..............................................................................................24
二、孤立无援......................................................................................................24
三、雇主对工人工作权利的控制......................................................................25
第五节对外籍劳工不公正的限制...........................................................................26
一、权力的不平衡与语言问题..........................................................................26
二、无法获得书面证据......................................................................................28
三、调解协议和调解令的执行..........................................................................29
四、工伤索赔的限制..........................................................................................29
五、片面的正义..................................................................................................30
第六节在国际视野中外籍工人的权利...................................................................31
结论与建议.................................................................................................................34
附录1 2010年6月在新加坡实地考察的被访谈人资料........................362
前言 1
1 本报告原文为英文,在翻译编辑中对文字进行了编辑,并对原文脚注做了修订,特此说明。
2 中国劳工通讯正在为崔肇伟提供法律援助,协助他进行劳动权益诉讼,为其争取从山东的中介公司获得经济赔偿。
3 办理出国的费用相当于他们在中国打工一至两年的工资收入。
六月的一个傍晚,在新加坡郊区一大片工人宿舍外的路上,一位23岁的中国女工正在练习滚轴溜冰,她身着鲜艳的运动服,带着护膝,屈膝向前,小心翼翼地滑行着,偶尔她会停下来,向在附近打羽毛球的朋友招招手。这位名叫玉玲(音)的女工已经在新加坡的一家工厂工作了三年,尽管她可以享受着远离家乡的新生活,但并非无忧无虑。事实上,她想在雇佣合同到期之前,在这个城市国家找到另外一份工作,但是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她需要先回中国,然后重新申请工作签证。
同一个晚上,在新加坡芬微尔地区建筑工地的一个狭小肮脏的宿舍里,中国工人崔肇伟(音,左图)正在收拾行李,他就要离开新加坡回国。他到新加坡后仅仅两个月就受了工伤,在工作中被意外地击中了头部,出事八个月后,他仍然没有从中介公司那里获得任何经济补偿,而为了到新加坡打工,他向中介公司支付了2.8万元人民币的费用。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出路,只剩下沮丧、头痛、失眠和认知功能障碍,不得不回国。2
中国工人一直将新加坡视为海外就业的目的地之一,他们认为在这个国家可以获得高工资和职业发展。目前,新加坡输入中国劳动力的数量仅次于日本。但是,这些工人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们的运气,取决于他们能否实际上获得在雇佣合同中写明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在新加坡打工的中国工人有20万人,他们要支付巨额的费用,才能够获得合法的雇佣身份和工作签证。我们发现,在很多人签订的雇佣合同中,都有苛刻的劳动条件和违反法律的条款,也正是这些条款,使他们不得不受雇主的任意摆布。3 尽管新加坡的劳动法律会为工人提供保护,而且新加坡政府也声称,这些法律同样适用于本地工人和外籍工人。但是,在新加坡当地社会,普遍存在着对外籍工人的公开歧视;在新加坡的报纸上,经常出现有关外籍工人被侵权的报道。从报纸上刊登的招工广告,也经常可以看到,在加班之后不领取加班工资,是雇佣外籍工人的一个条件。
本报告的目的并非评论在新加坡普遍存在的外籍工人权利侵害问题,而旨在了解中国工人所面临问题的根源所在。为此,本报告将分析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法律与劳工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新加坡当地官员的态度以及中国工人的愿望与行动。本报告将探讨中国工人如何应对恶劣的工作条件、雇主的剥削和社会的歧视,以及他们在遭遇侵权之后寻求赔偿所面临的困境。本报告第一节提供了中国输出劳动力到新加坡的基本法律和政策;第二节描述了中国工人个人和家庭的背景以及他们到国外打工的动机;第三节对中国工人在新加坡的工资、工作条件和他们所遭遇的社会歧视做了具体了分析;第四节揭示了中国工人在权益受到侵害之后 3
所面临的投诉障碍;第五节则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工人在寻求法律赔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六节将从国际人权的角度,分析新加坡政府对外籍工人的待遇。在本报告的结论和建议部分,我们列举了一系列的措施,建议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采纳,以改善中国工人在新加坡的工作条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本报告的数据来自执笔人在新加坡进行的实地考察,被访谈人包括中国工人、新加坡非政府组织职员、职业中介机构、政府官员、法律专业人士和工会干部。在2010年6月,笔者在新加坡对23位中国工人进行了深度访谈,4 其中有12人与雇主发生了劳资纠纷。虽然访谈的样本较小,但样本在性别方面是均衡的,被访谈人分布在新加坡雇用外籍工人的主要行业。此外,在样本工人中出现了大比例的劳资纠纷,也使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加坡劳资纠纷处理制度的效果做出评价。执笔人在2010年11月、12月还对部分被访谈人做了跟进访谈。本报告也收集分析了一些个案文件,包括雇佣合同、法律文本、私人信件和非政府组织职员的工作记录。本报告还对学术期刊、报纸、立法报告和政府报告进行了分析,以获得有关外籍工人的政策信息和政策执行情况。5
4 具体的访谈时是2010年6月的第二周。大部分中国工人是由两个新加坡劳工非政府组织介绍的,其他工人是在执笔人访问工人宿舍时遇到的。对工人的访谈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平均访谈时间为两个小时,有关被访谈人的详细信息,见附录一。
5 执笔人在研究中,曾多次试图联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驻新加坡分支机构,但未能得到对方的回应。新加坡人力部也拒绝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在研究中,外籍家庭佣工也排除在研究之外,因为新加坡不允许中国工人在新加坡受雇为家庭佣工。
本报告研究的重点是外籍半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在新加坡的就业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此类工人比外籍专业技术工人更容易受到雇主剥削并缺少相对的资源,而且,新加坡政府对两类工人给予了极为不同的待遇,外籍的专业技术工人可以获得很多特权。
在新加坡,政府不保障无工作签证工人的权益。因此,尽管这些无工作签证工人所受到的剥削是最为严重的,囿于研究时间和资源,本项目只能将研究局限于在新加坡获得合法就业资格的外籍工人。
最后,本报告中所涉及的货币为人民币和新加坡元(以下简称“新元”)。在本报告写作时,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率约为1:66,与新元的兑换率为1:1.3,依此比值计算,新元与人民币的比值约为1:5。
第一节 中国、新加坡两国劳工政策简况
一、中国的劳务输出政策
如果有人看到过美国铁路工人的老照片(见下)或者澳大利亚金矿矿工的老照片,就会发现,中国输出劳务有着悠久的历史。实际上,在1851年至19304
年间,大约有770万华工在海外工作。6
6 Yan,Xiaopei:“Some aspects of export labourservice in China”(中国劳务输出的几个问题),China Geographical Science (中国地理科学),1995年第6卷第1期,第3页。
7 雷敏:“中国海外劳务现状透视:‘外面世界精彩又无奈’”《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5月29日。
8 孟庆海、高扬:“国家将出台劳务管理条例打击非法出境务工”,“央视半小时”,转自“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091017/000075.htm)。.
中国工人1860年代在美国中太平洋铁路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政府减少了劳务输出,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只是以“对外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名义,向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非洲国家派出中国工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私营公司开始招聘熟练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士到海外工作,中国的劳务输出事业得以蓬勃发展。据估计,在过去三十年间,有超过500万的中国工人到海外就业。仅在2009年,就有3.9万中国公民通过官方的中介机构到海外就业。7 表1显示了不同时期中国外派劳务人员的情况。在2009年,共有70多万中国工人在190个国家和地区就业。中国政府鼓励劳务输出,认为这是减少国内就业压力的一个途径。而且工人出国打工,可将所挣工资汇回国内,由此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工人每年汇回或带回的外汇超过40亿美元,通过海外就业,使400多万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8
表11982—2009年中国在对外劳务合作项目的外派劳务人员情况年份 |
外派劳务人员(人) |
1979-1981 |
20,000-30,000 |
1982-1983 |
32,000 |
1984-1986 |
51,000 |
1987-1989 |
67,000 |
2008 |
740,000 |
2009 |
77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