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很怀疑, 莫言写的东西, 是给谁看的. 比如说, 他在山东高密老家的农民, 看不看他写的东西, 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觉不觉得爽.
当然, 如果答案是否, 也不是在贬低墨言. 人写东西, 往往是以一个群体为素材,介绍给另一个群体,其目的往往是卖个价钱,比如说把乡下的菠菜运到城里. 当然等到钱赚够了, 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比如说把一个群体的文化,精神特征,留给后代读者,让这些东西和自己的名字一样不朽.
那些被代表被表现的农民, 往往未必知道这些东西. 但是, 从那个土壤出来的人, 文学青年, 知识分子, 愿意思考的, 总有一些吧,他们是不是认同作者对一个文化的概括, 表现和代言? 极端的情况, 是某人把老乡骗出来放到笼子里,拉到市场上说, 当当当, 一阵锣鼓, 各位看官, 别人都吃饭拉屎, 我家那个地方人吃屎拉饭, 现在表演开始啦.
可以用这个办法去衡量其他的一些文学家. 浙江人对鲁迅,湘西对婶宠文. 四川地主对巴金, 上海金融界对矛盾, 东北人对萧红萧军, 等等.当然, 这个方法有个问题, 就是那些暴露派的, 本地的人可能不认. 我觉得这也算公平,因为暴露派的人, 往往把一个没落崩溃系统中的东西, 拿到另一个新生系统去衡量. 而不是全面的体现那个系统的成因,运转机制(包括经济的, 道德文化的)和个体的适应. 反过来,歌颂派的人也会被革命派的同乡骂. 因为历史总是在革命的, 旧体系的崩溃, 其中个体的灭亡,也是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映,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但是这样的作品,往往不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历史上存在过的体系的存在原因. 任何时期的社会存在都是复杂多样的, 过去存在的事物往往以某种形式存在于当下. 种种存在都是以人为载体的. 所以深刻的全面的体现这种存在和矛盾的作品往往有长久的生命力.
好了, 回到家乡评判, 我随便想起一个住过的地方的作家, 就是NEBRASKA的 Willa Cather.她的作品永远是乡土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