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起居 找回健康
春季起居应∶「夜卧早起,广步於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每天晚上最好在11点前就准备上床睡觉,因11点至1点经络循行至胆经。1点至3点循行肝经,肝胆之气最旺,正好把一天累集的毒素清除,此时你好好休息,使肝胆的功能好好发挥。因为<卧血则归肝>,所以晚上睡眠就非常重要。「春天万物生发。」应该早起,穿著宽松的衣物,头发不要束,以免影响身体的气血循行。在空气新鲜的庭院、草地、树林里漫步,感受自身体内生理的律动、蓬勃的生机!使人体各种组织、器官适应春天升发之气。运动也不宜过於剧烈,大汗、大劳均可伤人阳气和阴液。
◎饮食方面--吃对食物可养肝
古书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指发酵过的饼乾、面包、馒头等食物)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中医认为「木克土」。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禁食热物。要少吃过於辛温燥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食大枣,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生津,另外蜂蜜性味甘,亦有补脾之功效。平时饮食要均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春天肝色青,宜食甘,如粳米饭、牛肉、枣、葵,皆甘。
如肝有病宜食麻(指芝麻)、犬肉、李、韭[酸味入肝]。肝病禁辛[金克木],少吃葱蒜之类的辛燥食物。
◎养肝汤及敲胆经保健法
肝藏血,血能养筋,所以说其合在筋。人容易抽筋与肝血和阴液不足有关,平时常有抽筋现象的人,可用芍药甘草汤缓解。芍药甘草汤的功效∶调和气血、镇挛止痛。可治疗肝阴不足、克犯脾土、腹拘急而痛、阴液不足、筋脉失养、手足挛急。常抽筋的人服用芍药甘草汤得到改善後,不再抽筋就不需再服用。

肝血的盛裹表现在指甲,即其荣在爪。肝血不足,指甲苍白,可常敲胆经(大腿两侧,由臀部两侧往下敲至膝盖两旁。握拳敲约5分钟)。
◎情志方面 舒畅情绪可以养肝
肝胆之气以条达、 舒畅为主,春天为肝胆之气升发之时,故在精神调养方面,要使自己的思想开阔,肝气舒畅,不要使肝气郁结,思想沉闷。
要保肝必需先管好自己的情绪,凡事要想得开,一切顺其自然。了解「谋事在己,成事在天」的天机,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了情绪就在当下纾解,这就不会造成肝气郁结。
◎养肝明目茶饮保健法
肝气通於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建议平时可常饮用菊花、枸杞子加红枣泡茶。
《本草纲目》记载菊花的药效
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久饮菊花茶,能够利血气,使身体轻盈,能耐老而延寿」;又说∶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备要》记载枸杞子的药效
枸杞子其性平、味甘,入肝、肾二经,有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去风明目、利大小肠、补益气血、聪耳明目、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之功效。

《本草备要》记载红枣的药效
红枣性甘,味温,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每星期喝3至4次,用菊花、枸杞子加红枣泡茶 (量随你抓,但煮过会比用泡的效果好! 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後,小火煮15分钟)。可达到散风热、平肝明目、补益气血、聪耳明目、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之功效。
◎按摩养眼穴道法
按睛明穴(眼之内角)、太阳穴(眼之外角旁边)、合谷穴(食指近虎口处)、光明穴(足外踝直上5寸)。但最重要的保肝明目方法,就是晚上睡觉一定要在子时至丑时(23点至3点),此时肝胆须努力工作,排除一天的毒素。

很多熬夜的人时间久了,感觉眼睛不行了,肠胃也不行了,就去看眼科、肠胃科,都无法改善,其实是你的肝出问题了。
遵循养生之道能让你的肝脏健康,但如果已经确定有肝脏不好的人(包含肝指数异常、各种肝炎问题),除了以上的日常生活调养之外,建议一定要找传统中医师用药治疗「对症下药」且定期回诊,依身体情况做药物调整,这样你的肝病问题才能治好。
◎如何纾解肝气郁结?
有的人在夜里老做恶梦,2、3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这是肝脏郁结的浊气在作怪。肝胆之气喜条达、 舒畅升发为主。但由於人的工作压力、情绪、人际关系等等易造成情绪紧张,情志不畅而使肝气郁结,肝经循行是1至3点,要清除太多的浊气,2、3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
按压太冲穴 舒肝解郁 好入眠
位置∶足大趾本节後二寸陷中。

方法∶按摩1分钟再轻轻往脚趾方向推,重复作 (约5分钟)。
太冲为足厥阴之原穴,原穴与三焦关系密切,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所以太冲穴为治疗肝脏病症重要穴位。
以下情况皆可按压肝经上的太冲穴缓解∶
○ 情绪紧张、发怒致肝阳上亢,而血压升高。
○ 晚上二、三点钟醒来再难入睡。
○ 肝为风木之脏,「诸风掉旋,皆属於肝」。故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而致的血乱气逆之肝风内动症状,如头痛、眩晕,针太冲穴可平肝熄风,有清热开窍之功。
○ 肝主疏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凡因肝气不舒、情志抑郁而致的郁症、妇女月经不调以及肝气犯胃或木乘脾土所致的胃痛、呕吐、腹胀、 泻等症,也可取刺太冲穴以收舒肝理气、扶脾和胃之效。◇
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