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狱中有咬奶头的劲也没法使了:

来源: 2012-04-24 19:57:0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薄熙来在这个事件中错失了两次政变的时间点:


      一是王立军闯馆。领事馆不同于大使馆,没有主权之说,重庆警方是可以强行进入,控制了王立军后,反过来指责中央有人指使王立军叛国,或者指责美方非法扣留王立军,中央政府外交软弱误国,主动擦燃军事政变的导火索;


     二是三月人大会议。薄熙来可以公开反对人大的某项议题,进而指责政府与人大都没有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只代表一小撮身着外国名牌服饰的精英权贵。重庆宣布学香港自治,在香港特首选举时,重庆也同步自选薄熙来作特首,割据一方,然后号召各省市县自行效法选特首。


当然这两个选项都要有几千人的军事力量作后盾,而重庆市直接掌握的武装警力与武警内卫部队应在数万以上,如果加上成都军区的一两个师,其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武昌起义中群龙无首的三千个中下层官兵。今日中共国的人心焕散,并不亚于清王朝,薄的胜算并不低于当年的革命党。


重庆山城是二战时中国的陪都,易守难攻,如果薄熙来有十万武装,中央大约要调个十个集团军五十万野战军来战。这里先要排除成都军区的部队,不敢相信他们,只能从南京,兰州,广州三个军区调动。


想想看几年前的四川地震,中央调二三个集团军都忙得焦头烂额,温家宝在电视镜头前把电话摔了。那可是和平时期救灾,军人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一。现在让这批军人迎着枪林弹雨去保卫党中央,中央谁有信心?


薄熙来在前两个月没有这样做,可能是他高估了已方阵营的政治实力,政治局常委里当时还有半数的票,以为软弱的中央还不敢动他,仍准备按计划到十八大时再动手。也可能是准备不足,或者同党中有人临阵退缩,未能成事。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薄熙来在当时选择政变看似异想天开。他贵为政治局委员,几乎就握着免死金牌,有着三四代都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为什么要走政变破局的绝路?这种寻常想法正是股民与股神的差距。


如果薄熙来预见到这一个多月的事态发展,已经到了满塘鱼可能死光的绝地,那二三月份他必然举旗造反,即便是鱼死网破,也死得轰轰烈烈,很可能还闯出一条生路,成为一代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