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平均收入 - 新加坡如何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回答: 新加坡调整低收入家庭组屋政策百佳2012-01-17 20:42:39

最近,有两条关于“房子”的新闻刺激着新加坡人的神经。一则是说,新加坡绝对市中心的“黄金地点”乌节路一处待开发地段的投标价格由6亿新元(1新元约等于4.8人民币)飙升到10亿新元。而这一地段更被称为新加坡地产的“地王”,一旦开发,将出现一幢40层高的商业大厦,集零售、娱乐、餐饮和住宅于一体。受这一近年来少有的“利好”消息影响,附近的房地产的价格和租金大幅上涨,而地产股票也节节攀高。


然而,另一则消息却让人唏嘘不已。在新加坡东部的一处滨海公园里,居然出现了一处由无家可归者组成的“帐篷村”,常年住在海岸边。新加坡媒体人士惊叹:在今天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居然有人连房子都住不起,居然在海边以帐篷为家?因此,新加坡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帐篷是我家”
很多新加坡中产家庭热衷于周末到海边“宿营”,更多情况下只是玩几天就走了。而有的低收入者,确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而“常驻”海滩。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单身人士或没有孩子的夫妇。他们选择露宿岸边的理由也五花八门,但是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暂时都无家可归,没有房子。
新加坡不是人人都有房子的吗?就在不久以前,新加坡总理还宣布:占人口20%的最低收入人群也几乎人人拥有自己的组屋。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一对在“帐篷村”居住的夫妇说,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千多新币,勉强可以靠积蓄购买一套小型政府组屋。但是,他们不想被贷款套牢。“住在这里很自在,不用缴房租,也不用担心水电费,每个月至少可以省四五百块”。
而另一位刘先生和太太,虽然有10多万新币的公积金存款,可是还是选择住在帐篷里。他们多次向当局申请一套廉租屋,可是政府就是不租给他。原来,刘先生在不久前刚刚把自己的一套2室一厅的组屋给卖掉。而按照新加坡法律的规定,在出售组屋之后的30个月内是不准租住政府组屋的。而新加坡住房主管部门建屋局对记者表示:“政府的廉租屋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能力购买组屋的人,因此必须对那些刚刚卖掉组屋的业主设下限制,从而避免他们同那些真正低收入家庭争着租屋。而刘姓夫妇不但有10多万的公积金,而且他们卖组屋的钱也足够买一套新的房屋”。


新加坡的廉租房
根据最新的新加坡统计局发表的2003年《组屋屋主与资产净值报告》显示,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中,87%的家庭拥有自己的组屋,这其中多以四房式的组屋居多,也就是中国大陆所说的三房一厅,使用面积在100平米左右;只有约11%的低收入家庭是租住一房式或二房式的组屋。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是指年收入在1万4100元以下的20%的家庭。而低收入家庭拥有组屋的资产平均在10元左右。因此,在新加坡住房已经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因为人人都有房子住。
对于那些家庭确实困难的国人,新加坡政府也提供廉租房给他们。但是,申请廉租房的规定比较严格。首先,只有家庭月收入少于1500元的公民才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政府有关部门会对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严格评估,确定其确实复合法律规定,才会提供组屋供其居住。租金根据申请者的经济状况从每个月26新币到165新币不等。


新加坡的住房政策
应该说,新加坡的住房政策是相当成功的。一直以来,新加坡政府在国人的住房问题上始终扮演主导的角色——这和很多其它发达国家不同。“组屋”就是这种制度设置下的产物。严格来说,把新加坡的“组屋”比喻成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是不恰当的。因为,组屋是新加坡住房市场的主体,有高达80%的新加坡人是住在组屋的。组屋由政府营建和管理,并以津贴价格卖给公众。和私人房地产市场上的住房相比,组屋比较便宜。房产经纪朱小姐告诉记者:“新加坡家庭现在一般都从四房式“起跳”,逐步改善居住环境。一套新四房组屋政府定价平均在18万新元左右,首付10%到20%,其它可以贷款,而且可以用公积金还款。贷款20年,月还款也就几百块。而新加坡家庭的月平均收入在4000新元以上,因此住房并不是主要的负担。
此外,为了让人人买的起房子,新加坡对于购买组屋有着严格的规定。总的说来,就是根据家庭收入的多少来确定购房者可以买多大的组屋。例如:作为最多家庭选购的四房式和五房式组屋来说,固定家庭月收入不得高于8000新币,否则,不得购买。这就避免了有钱人同低收入者“抢房子”。同时,新加坡也规定: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买新的房子,则旧的组屋必须退出来,从而防止有些人“多吃夺占”,占用公共资源。


新加坡的住房制度首先是满足了中下收入阶层人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同时,新加坡严格的法律和执法,以及廉洁的政府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公平;此外,由于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得不同收入的公民“各得其所”。因此,有人指出:正是新加坡基本的解决了国民的住房问题,使得这个城市国家保持长期的稳定与繁荣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