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趟回去,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对于国内,每个人期盼的都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
但是不论以发展模式或是全球经济环境来说,盖房铺路式的扩张总会进入趋缓的状态。
实话说,上海近两年的整体市容变化没有那么大(除了世博板块),也许和地方政治变迁有关。予人的兴奋感也许还不如狮城滨海湾的兴起或东海岸的成片改造。
与之成对比的是,五六年的住宅新楼,因为保养欠缺,在灰沙酸雨的作用下,已经急速老化,只要是浅色涂料外墙的, 无不是污渍锈迹连片。这样的景色可以一路绵延数里。才五六年,我们的房子可是至少该住上数十年的啊。
一些基础建设,很宏伟,但利用率也未见很高。楼宇的填塞,除了用材外,管理和人情是最重要的啊。
好的方面是,市政管理也在不断细化。北京方面尚在和美使馆纠结于PM2.5不在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的常规测量指标中时,上海能够主动在新闻中播报,上海的PM2.5高于标准数十倍。上海的康桥地区爆出儿童血铅群体超标后,市政府也能迅速处理。别以为那儿离我们遥远,康桥是上海住宅区扩延的热门地区,新居单价在2万以上。
也许这是一个观念转变的时刻。不能说,一旦停止不断添加金碧辉煌的新东西,城市就暗淡了,我们就不能适应了。也许现如今,才是真正检验那些年新添东西耐久性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