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文化之我见
——读网友泊舟寻岸博文《执教狮城之二:文化疏离》有感
在狮城已生活刚满一年,您的某些观点让我深有同感,另一些确不敢苟同,愿意和您探讨。您认为新加坡缺乏有质量的文化,我认为,如果以包括电视电影和各种形式娱乐演出的本地节目来衡量的话,可能确实可以下这个结论。拿新加坡本土少得可怜的华语电影电视产出,和动辄数亿投入的国内大制作相比,前者的简陋和粗糙是显而易见的。可问题是,您只拿,为一个七百万人口的城市国家中80%的操着不流利中文的第二、三代华裔移民提供的华语节目,和为以中文为母语的14亿人口提供的主流娱乐相比较,似乎对前者太不公平了。毕竟除了第一代移民,我所认识的新加坡华人对华语频道的关注度要远低于英文频道。当然,无可否认,新加坡英文节目的制作质量也好不到那里去,因为美国和英国高质量的英文节目是现成的,本地节目很难竞争。所以,如果判断标准是本地制作的中文或英文节目,新加坡是“文化沙漠”。
但是,仅以此来作为评判标准,是否公正呢?您说,“新加坡是华语和英语双语国家,……,有5个中英文频道”,节目都很烂,因此没什么文化。这样的思维,恕我直言,是一个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来自母国文化的审批者姿态。新加坡的独特魅力,或者说“文化”是在于她的移民和交融文化。大概只有中国人会认为新加坡是双语国家,事实上,新加坡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以华语、马来语和印度语为通行语言,各种族人民之间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并用它互相交流沟通。(可能确切地说法不对,我忘了他们原话怎么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请注意,尽管华人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但华语也只限于部分华人圈子。真正的新加坡人是不会认可所谓“双语”的说法,他们公共频道并不只中英文,也包括马来语,印度语频道,只是您不看罢了。至于那些在中国大陆已经绝种了的地方戏“草台班子”在新加坡还得以生存,我觉得正是新加坡文化的某种体现,因为这是没有经过破四旧残害,金钱至上思想的荼毒,完全靠着民间力量生存下来的,换句话说,太有群众基础了!就像意大利歌剧不能诬蔑中国京剧是抹着油彩尖叫的小丑,有百老汇和好莱坞的美国人不能讥笑印地安人头插雀羚腰缠兽皮的祈雨舞一样,你不欣赏,并不代表不是艺术,因为对于艺术,乃至文化,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人的理解是不样的。是的,中国人,你得接受这个事实,新加坡人就是新加坡人,尽管她在历史上和现在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她是个独立的国家,有自己的语言文化标准,拿中国的标准来衡量她,是不公正,也是不准确的。
至于新加坡学生的思维缺少文化深度,想必和欧美学生相比,可能确实如此,只是不知道和中国内地学生、甚至台湾香港等其他华人地区,又甚至日本韩国这些儒家文化国家相比又如何呢?其他地方我不了解,但我自己在中国和美国都上过学,这两种教育体系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天壤之别的。(对不起,我实在无法认同,叫年仅7岁的孩子对着一面号称是“鲜血染红的旗帜”宣誓为了某个主义“时刻准备着”“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是“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总有一种错觉,伊拉克的人体炸弹或是车臣的黑寡妇应该也有过类似的宣誓……)在强调自由思考和鼓励挑战权威的思路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更有文化深度,无可厚非。而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导向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深刻的思考,也当然水到渠成,不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亦或是像您所说的新加坡。
顺便说一句,您关于“我爸是李刚”、“躲猫猫死”这类事件的评价竟然是“有趣”,实在让我觉得匪夷所思!在我看来,透过这两件事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司法混乱,道德沦丧,践踏人权,人情冷漠只能用“悲哀”来形容。事实上,我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都很郁闷,实在不能理解您这“有趣”二字“趣”之何来?
愿意与您继续探讨狮城文化。
网友新手园园
附录泊舟寻岸原文链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5&postID=12514
第一次在人在狮城论坛发帖,请网友轻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