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星华 林慧慧 报道
内阁资政李光耀早已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永远存在,也一直在为“没有李光耀的时代”做准备。他进行了一系列引进新人,领导层自我更新的工作,确保新加坡能得以持续发展。
国务资政吴作栋,则在新加坡政权顺利移交、塑造一个更亲民的政府,以及为新加坡拓展国际商机方面作出贡献。
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昨天出席科艺公司与裕华民众俱乐部主办的母亲节庆祝会受访时表达了上述看法。
傅海燕说,两位资政前天双双宣布退出内阁的消息来得突然,让她惊愕。然而这正体现了资深领导人对人民的爱心,才果敢作出了急流勇退的牺牲,这是让人敬佩的。
她说,两位资政从这次大选得到新加坡人需要新领导作风的信息,为了新加坡的前途,也为了人民行动党的前途,他们决定自行引退。
问及“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该怎么办?”,傅海燕说:“李光耀资政为没有他在的新加坡,已经做了20年的准备,现在只是时机到了。时机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早了些,但这一天毕竟还是来了。”
身为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她提到李资政自建国之初就推出的双语政策对新加坡人的影响。她说:“掌握双语让新加坡人得以左右逢源、东西贯通,自在游走于亚洲和欧美国家,无往而不利。”
傅海燕透露,在职总庆祝成立50年的晚宴上,她碰到在华初同窗两年的老同学。他曾经在银行当投资交易员,之后是路透社的培训经理。他告诉傅海燕,最近他在中国非常吃香,中国人听他以流利华语介绍西方的技术产品,头头是道,对他另眼相看。
傅海燕说:“我想,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显然就是得益于李资政坚持的双语政策。我自己也受益不浅,双语教育让我能以英语和西方世界的企业来往,又能以华语在新加坡和中国履行官职职务。”
哈莉玛:两资政投给总理信心票
另外,裕廊集选区当选议员兼职总副秘书长哈莉玛受访时认为,新加坡已经做好进入“后李光耀时代”的准备,这是因为内阁资政李光耀以及我国政治领导人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所以即使李资政不在内阁,新领导班子也可以继续维持国家的有效运作。
她说:“过去多年政府都在为(后李光耀时代)做准备,李资政本身也在为这项改变铺路……由此来看这样的过渡方式肯定比其他国家那种发动革命的方式好,可确保我国政治领导权和平转交给新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