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够 Class 吗? 新春玩笑呢,

香港人喜欢讥笑别人不够 Class,特别是对那些暴发户,就算有大把身价,但生活方式毫无品味,只识炫耀财富.衣食住行全不'入流',于是,讥笑这些人没有'Class'.

Class是什么?请读保罗 安福塞尔的书--[Class],他在书中说,在西方,欧洲的皇室贵族血统成员是"看得见的顶级阶层".而各个企业主是"高级阶层",一般传统奢侈品牌,向来由皇室贵族首先进行引导消费,而"有产阶级"也会"以拥有奢侈品牌而虚荣".

http://www.txtbbs.com/read-htm-tid-350338.html

怎说呢?比如,戴的手表是满是钻石的蚝式金捞力死,坐的车是奔驰600,可是没有司机,亲自驾驭,恐怕别人不知道,他就是车的主人......

无论怎说,真正的大手笔奢侈品消费,毫无疑问始终还是"富人".而且,是国内的"富人".

胡润"2009富豪消费价格指数"报告中说,中国国内顶尖奢侈品消费群体中,资产在1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有82.5万人,身价过亿的则有5.1万人.另一份"2009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豪华车,手表和珠宝等奢侈品,大部分都在富豪的消费名单上,而这些消费,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不大.

"周围邻居不是开奔驰就是开宝马!你要是开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句电影台词,正是大陆富豪的生活写照.但去年另一部电影,却试图告诉大家,"开宝马奔驰那是暴发户,你得有点品(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奢侈品似乎与暴发户划上了等号.洪晃说,"至少存在一些有钱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那样买东西,花起钱来简直让我目瞪口呆."

洪晃是可方神圣?

她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CEO,"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出版人.12岁被送往纽约学英文,84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瓦瑟大学.有近十五年在国外工作经验.
她外祖父是章士钊,母亲章含之,父亲乔冠华.首任丈夫陈凯歌,已离婚多年.现任丈夫是在上海法国领事馆工作的法国人,她们相恋九年,结婚四年.....

能够让洪晃"目瞪口呆"的富豪消费行为是这样:

2005年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
7000名大富豪创造了2亿元销售额,部分富豪当场决定购买.

2008年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
1万多名来自京津唐,东北,山西等地的富豪参观.60家国际顶级品牌参展,展出超过300件稀世珍品,其中超过1/3的展品为首次在中国以至亚洲亮相.为保持高端私密的风格,展会不向公众开放,只面向受邀的VIP.成交金额,至今还没有对外公布.

从这些神秘的消费行为中,可以毫无保留地划分出,曾经被毛泽东深恶痛绝的地位和等级.

英国"经济学人"最近说,"日本人曾经被认为是最盲信的消费群体,而现在中国人大有取而代之趋势.在中国,这种宽泛的"虚荣"被加倍放大.他们接受那些并不十分了解的知名品牌,并以自己的理解去消费它们."

"我觉得这个理解不是说你非得是什么贵族,你喝了三年的红酒,都喝不出感觉来?"洪晃这样认为,刚开始,奢侈品消费也许是为了地位,虚荣等因素,但人的品位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里,“人都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当你在品味它,你就建立了生活和这个物品的直接关系.”

一些奢侈品公司也希望建立这样的关系.Gucci为中国消费者准备了概念店,公司首席执行官Patrizio di Marco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级品牌消费者,正在四处寻求时尚权威和"意大利制造"所代表的工艺品质保证".

江诗丹顿则在淮海中路的公馆内,为顶尖客人打造会所.他们每年会举行为数不多的VIP活动,包括酒会与鉴赏活动,规模不大,每次仅有20多人.

江诗丹顿的店铺布置有书柜,里面放着关于钟表历史与工艺的书籍,还有从瑞士带来的制表工具.会所二楼专设了修表间.Alexandre Kerguen是从瑞士来中国的第一位制表师,每天大概有5位客人找到他.Alexandre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修表的客人,基本上都是半个专家."一开始他们只是买点什么东西,要这个,或者那个,后来他们开始跟我谈论钟表,谈论时间."

恭贺大家,RZSC 的富豪,准富豪.明天富豪......新春快乐!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