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回国纪实--47年后回访青年点

1976年10月14日下乡J县XY公社,1978年2月22日离开后47年再未回去过。近年来大连建立国家金普新区,XY由镇变街道,近年来被评选为全国十个最美乡镇之一。此次9月份回国萌生回XY青年点去看一下的想法。

当年每次从大连回青年点或者乘火车或者乘长途汽车,得用差不多一小天的时间到达青年点。现在换乘3次公交车,3个小时就到达了那里,很方便,才10元钱。

经过公社所在地GJ,寻找当年的公社中学,在那里参加高考,也参加过一次公社运动会。

1977年12月1日和2日参加高考的考场,公社中学。从这里我走进了大学。

老公社中学建筑早已拆掉,辛亏遇到一位是此中学1976年毕业的本地农民。他从微信里面找到毕业20年同学聚会的视频给我,我截屏才有此照片,谢谢老兄!

在公社中学的原址建成小学,小学的隔壁西面建城中学。决定走过去看一看。

公社中学原址建小学,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

小学校车

中学

建设新农村,一点不比城里的学校差。

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在GJ村的主道的农户院墙上都是这种提倡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画

在GJ有一位革命家的纪念馆,因为闭馆没进去。

到了DFS村,村里很少见到人。找到了原四队,一群老人在小卖店里赌博。见到了原先赶牛车的瘦高大个子李SD,他完全忘记了我,我却记得他家的一切,点出他哥们七个中的四个名字。下面有人开着农用三轮车过来,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开车者,高喊道:孙CL过来!他大吃一惊,47年了,我还能认出来他。

孙CL是四队的,我和他一起干过活,他也曾经当过第二副队长。李SD,孙CL和我三人一起打过石头砌猪圈。我们用搞头和钢钎翘下石头装到牛车上运回去。几天后他们俩给我七角钱,说是队里给的炸药钱2元多,分了。我到5里地外的西山那边兴L屯买了一斤饼干回来分吃了,那掺合了玉米面的饼干特别厚特别硬,能打死人。孙CL73岁,个子不到1.60米,他的三哥转业军人在公社供销社卖货,长得非常帅,和一位知青结婚。当年我有一本塑料皮的笔记本,里面有插图,我和孙CL在田间干活时就插图西湖景色对过诗。

孙CL家有30多亩自留地,栽种樱桃等水果,每年卖几万元。几年前村里交三万元买社保,现在每个月他可领到社保2000多元,夫妻俩每月4000多元花不了,很不错。

孙CL家5间水泥平房,很大的院子

1976年父亲单位在村子北山坡上为知青子女盖了两排石墙瓦房,共30间,我住在北边那排的最西边房间,每间房4个人,我睡在最西边的炕上,靠着外墙,冬天特别冷。1980年全体知青大返城后,大队把30间房子分成10份卖给10户农民。

原青年点的住房,历经47年依然完好。

1980年大返城时,有两位女知青不愿意回去,和当地农民结婚了。两位农民长得是一表人才,和他们站在一起,会认为我是农民,他们是知青。女知青史XY被蛇吓着了有时犯病,农民王LB背起她照顾她,他们就结婚了。另外一位女知青在公社文宣队唱歌,非常小的个子,嫁给了王FZ,一位高个子相貌堂堂见多识广的大队采买员。

这是原大队的广场,集会,看露天电影的地方。记得右边那里有大队部的房子,大队广播站在那里。

广播员李Q用土得掉渣的口音念报纸,77年高考因为政治得满分考上辽宁师范学院。她家应该是左手那家,她妈妈高兴地为独生女李Q炖了一大锅土豆,里面放了一点小杂鱼。大队部附近有一家养猪养到了800多斤重,我去看了,猪又大又肥竟然还能站立起来,特别能吃。附近部队要用2000斤玉米,800斤黄豆换肥猪吃肉,他家想要一些现金,最后没换成。

孙CL说,村子里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出去了。我主要是想见队长李S徳,可是他家已经搬到了大连市内姚家了。

这里是金普新区村集体经济农业示范园,吉林农民来承包种植花生

金普新区村集体经济农业示范园,遍地是塑料大棚

金普新区村集体经济农业示范园,桃树,樱桃树

收获的玉米。

1976年砂土坡地玉米亩产800斤,我撒过农家底肥,追肥是尿素和硫酸铵。由于地多人少,粮食随便吃,男知青每顿吃玉米面大饼子1斤半,女知青也能吃8两。一年后,个个长胖很多,我体重从120斤长到了170斤。

全国十大最美乡镇已经名不副实了。由于季节已过,6000亩薰衣草,自摘樱桃园等都没人了,当地山景,民宿也只好放弃。由于匆忙,村里的水库没去,已经承包给农民了。当年队长的二弟是小儿麻痹四肢不能伸展,四弟李SQ每天把二哥背到水库边,二哥用纱网捞小虾,网里面放一块玉米饼子,几个小时后一网的小虾。傍晚李SQ把二哥背回家,喝虾汤。二哥会配钥匙还给我配了一把钥匙。孙CL哥俩都爱钓鱼,孙CL还被大队书记点了名。76年深秋晚上我们拔油菜(油菜籽),满身蜜虫,晚上12点钟来到水库洗身子,水特别凉。

到了告别的时候了,孙CL的太太刚刚拦花生回来,捡了一水桶的花生。在花生收获的季节,她们跟随着不同的地块天天去捡漏掉的花生,很有意思。看着我要走,给我装了一大口袋花生和一大捆大葱。我坚持不要,怎奈无法推脱。

特别粗大的大葱,路人皆来问我哪里买的

这一大口袋花生吃了2个月也没吃完

再见了DFS。远方是大黑山,我从来没去过。

回程的公交车上遇到了一群60-70岁的老太太,她们乘车免费,从金州乘几十公里的(长途)公交车到XY拦花生,每个人都捡一大口袋的花生。几十公里范围内,哪里有起花生,她们就结队去捡,很是有成就感。

金州汽车总站。在此换乘车时问一位年轻的女士下一班车什么时候开,她气急败坏地回答:我不告诉你!

真是莫名其妙。

在LJD先在一个小饭店吃饭,兰州拉面,夫妻店老板是从宁夏的一个偏僻地方来的。

没牛肉的每碗7元,有牛肉的每碗18元。吃完拉肚子了。

此行感言:

1。大连辖区农村日子好过了,村民每月2000多元社保,自住房,养鸡种菜栽果树,日常花不了多钱, 孙CL家竟然有30亩自留地。家家户户都有农用机动车,拉东西出行非常方便。

2。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做生意,老人留在村里,有些地包给吉林农民干。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少,老人们赌博消磨时间。

3。建设新农村,农村城镇化对农民是大利好。农村教育大幅提高,起码校舍水平不低。公交车和市内一个水平。

4。头脑活跃的农民搬离去更发达的市内。当年拖拉机手王HL随子女移居德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这就是现实,俺家亲戚在农村的家人发得不得了,不比城里人生活差还不紧张不抑郁! -晓青- 给 晓青 发送悄悄话 晓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09:54:00

是的,不比城里人生活差还不紧张不抑郁!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00:40

. -雨女- 给 雨女 发送悄悄话 雨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09:54:26

B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53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00:08

. -雨女- 给 雨女 发送悄悄话 雨女 的博客首页 (138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05:08

还有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226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18:58

别打哑谜了。B是谁? -f2022f- 给 f2022f 发送悄悄话 f2022f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3:15:44

变化真大,现在城里人渡假,喜欢往农村跑,住农家院,看你的图文并茂回忆,还真是挺不错 -云霞姐姐- 给 云霞姐姐 发送悄悄话 云霞姐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38:56

有的农转非的想转回农村还不行呢?不给自留地了。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45:15

老生好。刚看见“吃完拉肚子了”,还想要一碗呢,嘻嘻 -hongshankou- 给 hongshankou 发送悄悄话 hongshanko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43:50

这个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45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45:58

那俺更不敢要了,哈哈 -hongshankou- 给 hongshankou 发送悄悄话 hongshanko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0:50:20

知识又更新了~~老生父亲单位建的青年点房子还挺漂亮,虎毒尚不食子,老生父亲单位真阔气,能长臂管辖到农村哈,肯定和老生有关 -老林子里的夏天- 给 老林子里的夏天 发送悄悄话 老林子里的夏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2:05:05

李庆霖给主席写信反映知青贫困的信后,知青下乡由中学校集体去农村变成由单位子女一起去某公社,厂社挂钩利于知青管理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3:11:56

明白了,可是又有多少厂有实力去厂社挂钩?可以说,老生是不幸中的大幸吗? -老林子里的夏天- 给 老林子里的夏天 发送悄悄话 老林子里的夏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3:50:10

1970年代中,大连职工百万人有30万产业工人,制造厂2000多家,国家骨干企业百余家,万人单位有十家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4:09:03

当时工业超过大连市的省份仅有辽沪京津苏,就连山东省都没有大连工业大。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4:13:59

老生的文章真好。要是人民公社不解散,全国会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中学。比许多城市的中学都好。 -f2022f- 给 f2022f 发送悄悄话 f2022f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2:17:00

B 应该是薄西来 -eatseafood- 给 eatseafoo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5 postreply 17:14:52

金县离大连近,条件相对好。 -eatseafood- 给 eatseafoo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5 postreply 17:19: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