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元2023年10月23日,中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每年的重阳我都习惯写几首诗词,表达思乡之情。
前几天,我把一首旧作发到我的一个交流群,结果有微友说,过重阳节要有年龄段的。我听得一头雾水,过个民间节日还要看年龄,我没有资格过?
这是聊天记录。
原来,国内把重阳节定性为老年节。
重阳敬老这个活动我是隐约知道的,但不知道源于何时,更不知道性质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竟然直接改成了老年节!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重阳节“登高”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这才是我记忆中的重阳节啊!
小学时就学过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清照的千古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是重阳相思。
历史上还有不少重阳佳作,基本都是农事、相思,还没读到有关敬老的。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采桑子·九日》
清 · 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为何政府要把一个历史悠久,深入民心的民间节日硬生生地改为“老年节”?没有找到具体答案,大概认为“九九”代表长久、长寿,因此有祝寿之意,因此而改。
这样一改,这个传统节日的味道就变了。就如截图上微友所言:有年龄段,才享受重阳福利。也就是说,不是出于百姓的朴素愿望,而是“有福利”,且一般人估计还享受不到。是什么福利,我没有问,但多少也能猜出一点:借机给老上级、老领导、老干部们送大礼,现任各级领导们还能得到他们的扶持。或者到农村穷苦老人家送点吃的、用的,表达政府的“爱心”。想起了我曾经的日本上司说的一句话“中国缺什么就喊什么,比如学雷锋,有真正的雷锋吗?”
疫情期间武汉“白发革命”还历历在目,为了填补因核酸检测造成的财政危机,政府竟然要动用老人的医保来填补!而前段时间某北大“叫兽”叫嚣要取消老年人的退休金!
这就是所谓的“敬老”?敬老应该是一个国家自发的意识、应有的制度和品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不是作秀,更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重阳节众多的民间活动,会随着改为“老年节”而满满被人遗忘。中国多少传统文化就这样被政府干预而消失?连这些有一把年纪的人都认为过重阳节是有条件的,何况年轻人乎?
在日本,也有“敬老日”。属于国民节日,定于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一。这一天,一般家庭都会集合,拜访父母或者祖父母、亲戚等,一起吃饭、赠送礼物等。
敬老日的起源已经无法考证,有几种说法。
1.圣德太子在仙子的大阪市悲田院开设施,救济老无所依的老人、病人以及穷人等,后人将来设施的这天定为敬老日。
2、 元正天皇717年的年号为“养老”,参观养老瀑布以及给老年人赠送礼物的那天定为敬老日
3、当今敬老日的由来,相传是由兵庫県多可郡野間谷村(现多可町)的村长門脇政夫所提倡的敬老活动开始的。因此将农闲期,气候宜人的9月15日定为“敬老日”,开展敬老会等活动。其宗旨是“珍惜老人,感谢老人们的智慧让村庄更加繁荣!
1950 年开始在兵库县各地举行
1954 年定为国定假日,并在全国庆祝。当时这一天被命名为“老人の日”。
1966年,它成为一个国家法定假日,名字也发生了变化。改成了“敬老の日”。
从2003年起,9月第3个星期一被订为日本法定的敬老日。
这是一个真正尊老爱幼的国家,日本老人享受着最好的国家福利,这才是真正的敬老!
这是我的重阳作品,是否觉得与众不同?
重阳时节,山里红也应该红了,放一首《又见山里红》,这酸甜里,全是美好的回忆和思家的惆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