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41.《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来源: 唐宋韵 2023-10-13 18:46:3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7912 bytes)

《清平乐(1)·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2)无行路(3)。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4)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5)飞过蔷薇。

 

1. 清平乐:词牌名,正体为双调八句四十六字,上阕四仄韵,下阙三平韵。

2. 寂寞:此处意思是安静、寂静。

3. 行路:(春天)来去的踪迹。

4. 换取:呼唤。这里以及下片问取中的“取”字为语气助词,无实意。

5. 因风:顺着风势。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豫章先生,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是继欧阳修、苏轼之后北宋的另一位文豪。黄庭坚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黄庶是王安石的同榜进士。黄庭坚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及第。然而,黄庭坚一生都处于新旧党争的漩涡之中,他仕途坎坷,最终死于贬所。直至宋高宗时代才追封其为太师、龙图阁直学士,谥文节。

黄庭坚诗词兼修,诗名尤盛,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在诗歌上他主张袭用古人章句,赋予新的涵义。其“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两种创作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黄庭坚又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有《豫章黄先生文集》30卷、《山谷琴趣外篇》3卷收录其作品。黄庭坚的弟子任渊另著有《山谷诗集注》20卷,《后山诗注》12卷,《山谷精华录》8卷。黄庭坚现有2100余首诗和192首词存世。

影响力评分: 4

宋雨:黄庭坚出生于官宦家庭,祖上六代为官,且都有学问。他的父亲黄庶虽然官做得不大,但也是进士出身并通晓诗文。黄庭坚的名“庭坚”是上古“八愷”之一的名。据《左传》记载,他们是五帝高扬氏的八位有德有才的子孙,被百姓尊称为八愷,意思是八个善人。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可见父亲的殷切希望。

唐风:黄庭坚从小显露出过人的才华。据记载,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年仅6岁作的黄庭坚作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如果说骆宾王6岁时所作的《咏鹅》是小朋友的名诗的话,《牧童诗》则完全是成年人佳作的水准。一个6岁的孩子,能够写出后面那两句是令人惊叹的。

宋雨: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比苏轼年轻8岁。苏轼与他的几个弟子相识的过程以及与他们的关系,其实各不相同。比如秦观先是把自己的诗文寄给苏轼请他指点,后来为了引起苏轼的注意还用了一点小伎俩。而黄庭坚的诗文则是先被苏轼赏识,之后又过了十几年两个人才见面。

唐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的知名学问家、黄庭坚的岳父孙觉见到苏轼,请他在文人圈子里提携一下入仕不久的女婿。此时东坡已经读过黄庭坚的诗文,他说:“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也,何用我称扬。” 大意是说黄庭坚是大人才,他不用找人家人家就会找上门。要么就是他不想出名,从而人家得不到他。哪里需要我举荐。

宋雨:苏轼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我发现他最重要的两个弟子秦观和黄庭坚与他高度一致,基本上是荣辱与共。这里面显然有门派和政治的原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站队”的问题。在政治上站在旧党一边、在文学上跟东坡学习、切磋,这是黄庭坚和秦观的选择。

唐风:黄庭坚与苏轼交往的过程反映了他的人品。元丰元年(1078年),33岁的黄庭坚时任大名府国子监教授,他开始与苏轼有书信往来和唱和。然而就在第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在迫害苏轼的“黑材料”里面,就有苏轼与黄庭坚的唱和之作,于是黄庭坚受到御史台的调查。此时他完全可以说自己从未见过苏轼,不了解他,甚至可以落井下石。但黄庭坚却对御史台说他认为苏轼是忠君爱朝的的君子,于是他受到罚金的处分。

宋雨:又过了7年,到了高太后垂帘听政的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朝政转而倾向旧党,苏轼被召回京师,这时候黄庭坚和苏轼才首次见面。苏黄在京供职相处三年多,有极多的往来,其间诗词唱和就达近百篇。与此同时,秦观、晁补之、张耒等文人雅士齐聚苏轼门下,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被传为翰墨友谊的佳话。 

唐风:经过这段切磋,黄庭坚的诗词和书法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时人开始将其与苏轼类比,并称“苏黄”。但黄庭坚依然保持对苏轼的尊重,始终坚持弟子之礼。在苏轼后来再次被贬后,黄庭继续对苏轼保持情谊和弟子礼仪。黄庭坚的仁义宽厚,心胸开阔,力行孝道等品质是一贯的。

宋雨:很多人认为,在苏轼的弟子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秦观,这多是今天人们的看法。其实要说全面,黄庭坚显然比秦观略胜一筹,他在诗、词、文(稍弱)和书法等方面都可以跟苏轼类比,是那个时代的大学问家。特别是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该诗派倡导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等创作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风:黄庭坚的词与其诗相比,贡献略小,但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家水平。他学习柳永和苏轼,集婉约与豪放为一体,形成了硬朗、清空、细腻、迷离等特点,对南宋的姜夔、辛弃疾等人都有影响。有趣的是,历代评论家对黄庭坚词褒贬不一,即便是对同一首词,也常有大相径庭的看法。然而,现在我们鉴赏的这首《清平乐·春归何处》,却是众口一词的佳作。

宋雨:词的一开始就是问句:“春归何处?” 用现代大白话说就是 “春天在哪里?” 这让我想起了儿歌《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词作者或许受到黄庭坚词的影响,因为歌中也提到了黄鹂。

唐风:今天很多歌词作者的都是了解古诗词的,如这几年的新歌《知否知否》显然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而琼瑶作词的《一帘幽梦》就是借用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琼瑶熟悉古诗词且对其情有独钟,除了《一帘幽梦》之外,她的小说《水云间》、《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庭院深深》、《翦翦风》、《彩云飞》等等,其名均取自唐诗宋词。

宋雨:此刻,作者感受到的不是春光旖旎,而是春天“寂寞无行处“ — 无声无息地就消失了。作者将春天拟人化,此处“寂寞”不是形容他本人作为主体的孤单,而是形容作为客体的春天消失时悄无声息。这句不禁让人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春归无觅处”(《大林寺桃花》)及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唐风:黄庭坚博览群书,不可能不熟悉这些前人的名篇。然而,这首词跟一般的叹春、惜春诗词有些不同,它不写具体的花开花落,只说一个拟人化的、同时又抽象化的“春”,一遍遍问询它的去处。

宋雨:后两句“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种表述不符合我的心理定势。你如果思念离去的春天,有人又告诉你春在哪里,你难道不应该去追逐春天的脚步吗?怎能通过唤回来而留住春天呢?

唐风:古人的伤春悲秋,深层次的是意向是对生命短暂、年华易逝的伤感和无奈。春天象征着年轻的生命,人们希望它长久地留在躯体里。在这样的愿望之下,去“追”消逝的春天反倒是不太符合逻辑。北宋诗人王令的“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送春》),反映的也同样是“换取”的期望。

宋雨:上阕四句,作者无法得到春天的去处,于是下阕继续询问:“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古诗词中不少写到春天的诗词都提到黄鹂,比如我们先前解读过的杜甫的《蜀相》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拍摄飞鸟是你的业余爱好,你对黄鹂熟悉吗?它是春鸟还是夏鸟?

唐风:鸟的地域性比较强。这里所说的黄鹂是亚洲种,美洲和欧洲是没有的。美国的几种oriole(金莺)是它的亲戚,羽毛也带着黄色。黄鹂在中国很多地方是候鸟,在中原和长江流域,它们在春秋两季短暂停留。

宋雨:可惜黄鹂“百啭无人能解” ,作者倍感无奈和郁闷。两者无法沟通,鸟儿帮不上忙。这时一阵清风吹过,黄鹂便顺着风势飞过蔷薇远去了。作者一无所获。“因风飞过蔷薇”中“因”,意思是顺着、趁着的意思。

唐风:这首词就这样淡淡地结束了。但我们能够感受到词人心中的寥落。他因春天无可挽回的消逝而感到惆怅,然而又无处觅得安慰。这种丧失感和无能为力的遗憾,我们今天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依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

宋雨:说一个题外话。本词上阕押韵很好,但下阕用普通话读起来却是不押韵的,三个韵脚字“知”、“鹂”和“薇”,在普通话中各自有自己的韵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风:那个时代的学人,押韵和平仄是童子功,一般是不会出错的。在《平水韵》里,“知”和“鹂”位于“四支韵”,“薇”在“五微韵”,两个韵部为邻韵。在作古体诗(非律诗和绝句)和词的时候,“邻韵通假”是允许的。这在清朝出版的《词林正韵》中定义得很具体。

宋雨:那个时代人们的语音里,这三个字应该是押韵或大致押韵的。实际上今天中国的一些方言,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方言,保留了一些古音。在这些地区,“知”念 di,“薇”念mi,它们不就跟“鹂”(li)押韵了吗?

唐风:是这样的。用江浙、福建、广东等地的方言念唐诗宋词,往往押韵得更好。特别是这些地方的方言还保留了入声。用保留入声的方言念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念奴娇》等,听起来押韵且很有味道。而在普通话中,很遗憾入声完全消失了。

宋雨:现在我们在回到这首小词。假如它是一个弱冠少年的春游之作,那是对春天的赞歌;假如它是酒席间风流士大夫赠与歌女的应景之作,那是漂亮的逢场作戏;假如它是文人间的唱和,那会是让对方钦佩的佳作。然而,都不是。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蔡京等人以“幸灾谤国之罪”将黄庭坚贬至宜州(今广西宜山县)。这首词写于崇宁四年(1105)春天写于宜州贬所。同年五月,也就是刚过两个月左右,他便溘然长逝,享年60岁。

唐风:所以我们总是说,了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词作品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够体会到垂老的黄庭坚对春光一去不回的无比沉痛和惋惜。这首词,反映了对他对生命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无奈。这样一种痛彻的感情,若换成秦观,定会写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而在黄庭坚笔下,他却仅以黄鹂飞过蔷薇来表达。这是黄庭坚的含蓄、空灵与深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唐宋兄好文章,沙发赞! -平等性- 给 平等性 发送悄悄话 平等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4/2023 postreply 05:23:07

再谢平等兄。 -唐宋韵- 给 唐宋韵 发送悄悄话 唐宋韵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4/2023 postreply 08:57:03

写的好,对苏黄(一个去海南一个去广西)更了解了。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这句很伤感(悲)。 -AP33912- 给 AP33912 发送悄悄话 AP339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4/2023 postreply 07:22:00

谢谢AP兄。那时把人往那些地方贬,几乎相当于把人整死。 -唐宋韵- 给 唐宋韵 发送悄悄话 唐宋韵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4/2023 postreply 09:01:04

点赞,支持并跟学 -云霞姐姐- 给 云霞姐姐 发送悄悄话 云霞姐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5/2023 postreply 12:23:06

谢谢云霞。 -唐宋韵- 给 唐宋韵 发送悄悄话 唐宋韵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5/2023 postreply 14:05:43

再读再赞 -盈盈一笑间-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5/2023 postreply 14:07:01

好文,谢谢分享! -ToClouds- 给 ToClouds 发送悄悄话 ToCloud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5/2023 postreply 19:30:41

谢云起。 -唐宋韵- 给 唐宋韵 发送悄悄话 唐宋韵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8/2023 postreply 13:04:1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