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美术史英雄榜(5)---透视大师乌切洛》+ BGM《白桦林》

来源: 2023-07-02 07:59:5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397年乌切洛生于佛罗伦萨,被誉为是15世纪最具个性的画家之一,他的画就是一部透视学。与戈佐利相反,中国很多学素描的美术生都知道他。

先上一幅1432年乌切洛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创作的壁画《霍克伍德爵士葬礼纪念碑》(拍斜了),这是乌切洛有记录最早的存品。画中透视线和灭点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眼熟? 对,透视线以及灭点与前面介绍的马萨乔《圣三位一体》如出一辙,那是从他老师马萨乔那里继承下来的技法。

 

乌切洛痴迷二维平面如何表现立体空间及物体远近关系。常常彻夜不眠钻研透视,象数学家那样进行繁琐测量计算。他观察人与物在观者视线不同角度时呈现何种状态,并测量透视后缩短的具体数据。绘画要测量并记录数据,就是放今天也没几个玩美术的会如此走火入魔,难怪当年旁人眼中乌切洛是个怪人。他的婚姻他的家庭也与众不同。五十六岁生儿子,六十岁生女儿,要知道十五世纪人平均寿命才多少岁。反正史记记载着乌切洛许多奇异古怪事。

三联画《圣罗马诺之战》是乌切洛的代表作。展现出佛罗伦萨人战胜锡耶纳人的过程,当三幅画同时挂出时,它们各自的背景就会构成一幅连续的图画,颂扬佛罗伦萨在军事上的胜利。这三幅作品现分散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和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这是我在乌菲兹美术馆拍的:

乌切洛借这个题材显示出透视在创造复杂空间时所能达到的程度。画中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上丢盔落枪的透视位置、倒在地上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与近景之间的透视距离,都被他作为透视的研究对象。虽然乌切洛同代人布鲁内莱斯基提倡单点透视艺术构图,但乌切罗更喜欢自然透视,这源于中世纪的光学处理手法。不过他针对单一构图中的多个主题组,使用了不同的灭点,前景使用单点透视、背景使用更传统的自然透视方法,让这些战斗场景中充满力量和紧张感。由于过分追求透视,结果画中形象的生动性被忽略了,显得生硬,缺乏结构感和真实感。

不过我个人觉得乌切洛最杰出的一幅是1460年(62岁)创作的《林中狩猎》,把注重透视研究,数理性严谨仔细精确计算人物之间的空间远近关系,发挥到了极致。画面中的人物、树木、动物从前到后层层递进,最后指向并汇聚到画面中心的鹿上。

这种纯理性透视绘画方式使画中人物景象看上去有种不自然“被摆拍”感觉,但精心穿插的人物与景致,使画面节奏紧凑秩序井然。

乌切洛的作品以独特的方式调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装饰性的晚期哥特式风格和新的文艺复兴早期风格。他是个十分执着的画家,研究透视法到了痴迷程度,晚年所有人包括他家人都认为他是怪人。乌切洛长寿,可惜留下作品并不多,估计与绘画方式有关,大量时间用来计算、测量和研究,减少了真正绘画时间。但这些对乌切洛来说,没啥事,因为透视是他绘画的灵魂。

乌切洛透视研究成果是绘画史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