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曾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的记录。请进。。。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创作的长篇小说,2003年3月18日由兰登书屋出版,此书是布朗2000年小说《天使与魔鬼》(Angels and Demons)的续篇。该作并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的记录。小说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
内容简介:
正在巴黎出差的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午夜接到匿名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馆长雅克·索尼埃被害,于是应召来到博物馆,对一系列与达·芬奇的艺术作品有关联的神秘符号进行分析和调查。在与索尼埃的孙女、密码破译天才索菲·奈芙联手对诸多奇形怪状的符号及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他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他发现了能解开历史上难解之谜的一把钥匙,并与奈芙跟一位神秘的幕后操纵者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角逐,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一名被追逐者。除非他们能解开这个错综复杂的谜,否则,郇山隐修会苦心掩盖的惊天大秘密以及令人震惊的古老真相,终将永远消失。

作品主题

作家在作品里援引了大量相关的艺术史、宗教知识及历史掌故或野史,但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进行了自我化的改造,使它们获得了新的生命。“正如宗教及道德的权威已遭到破坏那样,艺术的权威也被削弱了。以往为大家所接受的标准已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的需要。”这种挑战传统的做法最初源于现代主义作家,但在后现代派小说家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小说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作家对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以及《最后的晚餐》——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作者先是借小说人物之口,对《蒙娜丽莎》中的人物性别提出了置疑,继而指出蒙娜丽莎其实就是达·芬奇本人。而《达·芬奇自画像》里的画家肖像,实际上也是一个“雌雄同体”。在作家眼中,这两幅画已不是简单的独立存在,而是两个相互关联具有相互指射意义的个体。最有意思的是作家对《最后的晚餐》的注释。且不说将人们传统上认为画中皆为男性的十三人说成是十二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就连一向为世人崇拜不食人间烟火的耶酥基督,也被作家从“神”还原为“人”,并声称他结了婚,留下了后代。而耶稣的妻子,就是被他救赎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这些言之凿凿的解读,无疑是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挑战、篡改与颠覆,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在其新近出版的《破解达·芬奇密码》中,美国神学博士达雷尔·博克教授针对“耶稣结婚并留下后代”一说进行了否定:“耶稣结婚的可能性有多少?此处的回答再简单不过了:绝无此事。”或许讨论耶稣究竟结婚与否本身并无多少意义,重要的是作家达到了对传统文化进行颠覆的目的。

艺术特色

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故事围绕着各种文化符号不断展开,一开场便是艺术圣殿卢浮官、达·芬奇名画、斐波那契数列,解密途中死海古卷、希伯来编码、郇山隐修会、天主事工会等又让人目不暇接,文化蕴涵了艺术、文学、数学、化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等众多领域。此外,小说中还使用了不少的双关话,文字游戏的方式增添了故事情节的神秘感,故事人物解读双关语、重组字母的环节充满了智慧与幽默,皆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

所有跟帖: 

哇,谢谢港兄,真涨知识了! -云霞姐姐- 给 云霞姐姐 发送悄悄话 云霞姐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22 postreply 18:41:16

有闲暇时光可以读一读。估计打开后就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yujing_hk- 给 yujing_hk 发送悄悄话 yujing_h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7/2022 postreply 19:52: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