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用过的招数,诈骗金额较大,警惕!

来源: 2022-12-02 13:35:0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看晓青在控诉骗子,我也来加一砖头。几年前在网上和人讨论北美骗子的新招数,现在这些招数应该还在使用,且诈骗金额会比较大。我把当时写的文改了一点附在下面。被诈骗的对象不分肤色,电话邮件都会被利用,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

 

近来看新闻里说,这两年常有印度口音的自称税务局人员给本地人打电话说他们欠税,如果他们不及时补税,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本地人(多是白人)已被骗交各种税款/罚金共几千万刀了。按说这些敏感的个人资料只应该由税务局掌握,不知道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好像说是通过税务局雇佣的外包商的渠道。

 

有调查局追踪到印度,发现印度某城市一条街的call center都是从事这个诈骗业务的。调查局要求印度方面协助抓捕,但印方说那些人神出鬼没,很难抓到。

 

 

 

最近听说某华人买房被骗钱的事情,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这应是诈骗新趋势了。事情是这样的:某华人买房,原定于close当天带银行支票去付清余款。但在close的前几天,他接到经纪的邮件,说流程变了,要求把购房款先汇到某escrow账号。因为此买主买房过程中和这个经纪通过邮件交流多次,该买主没有怀疑,按照要求汇款。

 

但到了close时,该经纪说从来没有发过这样的付款指示邮件,但该买主收到的邮件确实是显示的经纪的邮箱。这件事就成了罗生门。买主赶紧去银行追钱,但银行说这个流程漫长,可能追不回。

 

买主怀疑经纪公司的邮件系统被黑客侵入,这样导致了他的损失,遂要求经纪公司赔偿。但经纪公司不承认自己的系统有问题,反责备买主太大意轻信,这么重大的付款事项,买主为什么没有在汇款前和经纪电话核实。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这次损失的是近十万刀,谁也不可能让步,只能打官司。

 

个人被邮件骗钱,可以说是个人不小心,但政府也会陷入类似的骗局。刚看到的新闻报道,某中型城市的市政府财务主管,被骗向不明账号汇公款几十万刀。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事怎么可能,按说政府有严格的划款流程的,但事情就是发生了。

 

起因是该主管收到上司的邮件,说市政府需要向某承包商付款,注意上司的来件邮箱显示的是正常的政府邮箱。主管和该上司平时大多是通过邮件交流,这次也一样,主管通过政府邮箱和上司交流几次确定付款细节,包括上司邮件中审批付款表格,然后主管从政府的账号向对方账号汇了款。

 

过了几天,该主管又收到上司的邮件要汇款,正好当时主管和上司在会议室开同一个会议。主管直接去问了上司付款细节,这才发现受骗。

 

涉及几十万刀公款不知去向,该主管被控渎职。但主管也委屈,因为他收到了上司从政府邮箱发来的邮件。至于是上司的政府邮箱被截、还是邮箱地址被冒充,政府的邮件系统是如何被渗透的,还在调查。

 

 

 

很多年了,海外华人和国内人收到的中文诈骗电话基本都是台湾骗子在东南亚利用改号软件拨来的,这已是成规模的产业。我近来收到的诈骗电话竟然还不是真人打来的,而是录音,比如“这里是联邦快递,你有一份中国来的包裹需要处理。请拨一。。。” 另外还总有录音电话说是中国领事馆。我每次都吐槽也不派个真人来,太没诚意了。

 

我收到的诈骗电话大多是打到一个用了很多年的电话号码上,这个电话在不少中文申请上都写过,号码被漏出去了也没办法。但我有一个比较新的电话号码,从来没用在申请上,竟然也开始接到中文电话,骗子是怎么知道机主是讲中文的?

 

据有类似经历的网友分析猜测,怀疑一开始是骚扰电话软件广撒网拨打电话。机主一旦接听了骚扰电话,回答第一句“喂”或者“hello”或者其它语言,机主的语音就会进入骚扰电话的后台系统内进行识别,判断出是哪一种语言,这个语言就会成为这个电话号码的主要语言。

 

骚扰电话可能会选择专门的时间打来,比如说上下班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这时机主正忙,接电话可能都不看号码,而且还会下意识地用平时最常用的语言语调回答。如果机主接听了几次类似电话,就算只回答第一个字,骚扰电话系统对机主的分析也会更精准。然后这个号码可能就会被分类并被转卖给相应的诈骗集团。

 

提议对骚扰电话的应对策略,就是干脆不要接听不认识的电话。如果对方有重要的事情,一般会在语音信箱留言,这样也不会错过正事。

 

总而言之,科技如果被邪恶地应用到普通大众身上,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一般大众没有那个技能去甄别防范。大家只有多小心,涉及到钱的事多核查几遍。警惕!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