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次或上上次回国, 开始逛逛书店, 买几本书打在行李里带回来, 享受一下读纸装书的质感。 带回来的书也没有正正经经找时间去读, 放一本在包里, 一本在床头,送Allen上课在旁等待时,上床后入睡前, 拿起来翻一翻。这样断断续续, 读完一本书的时间得用月去计, 实在是在用读杂志的方法来读书了。 所以买来的书多是篇章短小的散文集, 如果用这种方法读小说, 有了情节的紧迫感, 恐怕是不能够这么平和淡然一步一步相安无事地读下去的。

白先勇和林清玄是我一直喜爱的作者, 尤其是白先勇的文字。 喜爱写作的人读别人的书, 很多都有一个不自禁的习惯, 看到一个地方, 如果对文字的表达不满意, 就会寻思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来写, 怎么样措辞造句才会读起来更上口形式上更清晰表达上更准确情绪上更饱满。 一篇别人的文章里需要自己润色改进的地方多了,思维停滞太多次,就会严重影响阅读的流畅感, 不能很好的享受。 白先勇的文字, 是没有这个麻烦的, 增一分则太肥, 减一分则太瘦, 他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读起来可以一气呵成,舒适畅快。还有不能不提的是他文字的韵致。 不仅仅是诗歌, 好的文字都应该是有韵律感的, 单字的音调, 句式的长短,停顿的缓急,情绪的张合, 着色的浓淡,抑扬顿挫行云流水的境界, 也不是每个作家都能达到的了。
林清玄虽然以佛理禅意著称, 我最喜欢的却是他写乡下老家风土人情的文章,文字有张力,肆意泼墨, 大胆留白,有些章节让人惊艳。 和很多人的半路出家不同, 林清玄是从小就认定了写作的。 他记述自己小时候练习写作, 每天必须写一则日记, 每则日记都要达到要求的字数。 有字数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他会让自己的文字去滥竽充数, 他说他写字是有几个基本原则的, 其中之一便是精练, 能用一个字完整表达的绝对不用两个字。 在这一点上, 我跟林清玄是心有戚戚焉。 将文字的精炼发挥到极致的, 非古文莫属, 下一次回国决定找些古典书籍来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