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我家的院子一一母亲节思语

本帖于 2017-05-16 12:25:0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南转角 编辑

母亲节来临时,特别怀念儿时生活,从我姐姐博客上转载一篇她写的一段回忆(年龄上我们相差很大,印象不深)。

原创)儿时我家的院子

By Huilin

2008-10-08 21:33

 

儿时我家的院子

    记得我童年、少年的时候,居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里,院子中央座落着一幢归属市房管局管辖的红色二层小楼,有四户人家分别居住在楼上楼下,当时我家住一层的西头。

    小楼两侧的墙面与邻院的院墙相对,中间留出了自然通道,我们常称其为弄堂,从前院到后院,弄堂是必经之路。我和吴小林(从小学直至高中的同班同学)经常会搬把藤椅坐在东西两侧弄堂里读外语、温习功课,以备考试。每逢到了假期,弄堂里也常常聚集了差不多同龄的孩子们,男孩子在这里抛“洋牌”、弹玻璃球,或者窃窃私语,策划着如何打游击,战斗结束,战绩一一地被用粉笔刻画在墙上,胜者反擒败者的双手,从前院游街到后院,女孩子们就在一旁观战,助战,有时玩兴正酣,忘了钟点,直至耳边响起大人们呼唤孩子们回家吃饭的声音......那弄堂里洋溢着我们孩提时代的多少欢声和笑语,它是我永远的留恋!

    这个院落留给我另一深刻记忆的便是生长在院子里的花草树木。

    大人们都喜欢在院前种花,院后种菜。每当大人们做着园艺活儿的时候,又恰逢学校放了学,我会丢下书包,撒腿跑去给花啊、菜啊松土、浇水,或者拿着小刀铲蹲下来,聚精会神地、不停顿地掏挖着一个土坑,直到把躲藏在地底下的、专门偷啃植物根茎的虫子捉住为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这不经意的劳作中,我认识了许多我原来叫不上名的植物,也让我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那棵攀爬在我家窗户外墙上的是蔷薇,它正对着院子大门。窗底下长着美人蕉,月季、玫瑰,傍倚院墙的是石榴树和香椿树,一棵又高又大的老榆树挺立在房子入口前,四季常青的枇杷树被栽植在后院菜地里。在众多花木丛中,我最钟情的要数我家的那棵蔷薇花了,它的姿态、芳香,多少年后仍令我回味无穷。

       初种蔷薇时,是我从同学家里拿回来的枝条,妈妈接过枝条,琢磨了好一阵子,才将它埋入土中。后来它长出了根须,它成活了,长高了、长壮了,终于有一天它的茎枝够住墙壁了,一夜之间便蹭地窜上了墙,于是一发不可收地顺着墙壁节节攀登上去,直爬到房屋顶上没有可立足的地方,再掉转头来。几年一过,它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半边窗墙已被它盖得严严实实,也给夏日里的屋子挡了光,遮了阴。当然,春季是它最时髦、最风采的时光,整棵蔷薇的枝枝蔓蔓上都簇满了花骨朵,有的含包欲放,有的欲开不开,有的舒云卷瓣,红中透黄,黄中透白,好一幅天然花帘从天而降,窗墙也成了缀满鲜花的花墙,那景煞是好看,满院子尽飘芳香。

         此时只要院门大开着,过往行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将目光投向院子中来。有的干脆停下步伐不走了,把身子钭靠在院门上,远远地看一会儿花,闻一会儿花的香气。至于那些街邻右坊、亲朋好友,他们索性迈开双腿,毫无拘束地径直进到院子中来,站在花树前闻啊、嗅啊,嘴里还不停地喃昵“真香!真香!”每每此时,妈妈总会不失时机地拿着剪刀剪上几枝花,笑吟吟地递到了他们的手上,乐得他们不住地说“谢谢!谢谢!”

    小孩子们也是人来疯,一看自家的院子成了免费开放的“公花园”,甭提有多自豪了!我们三三两两地站在花树前,叽叽咕咕、指指戳戳,原来我们要来一场摘花比赛,看谁不用剪刀就能徒手摘下花来,这可是需要勇气的噢!因为蔷薇枝杆条上长满的密密硬刺,一不小心就能把手指头扎破血,让你疼得直咧嘴哟!可花儿的美丽,香气的诱人,常常引得小孩子们只顾勇敢,不顾害怕地伸出了手......

       花为媒,这院子盛载过人与人之间的多少热情和友谊,它是我永远的怀念!

 院子里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长满了知名的或不知名的野草、野花、野菜,有的伴着树根而生,有的顺着石头小路而长,还有的就默默地被挤压在石板、石缝之中。在那自然灾害人们吃不饱肚子的岁月里,院子里自生自长的东西倒给我们帮过不小的忙呢,当别人家里只能一人一天吃上几两包菜叶(按计划供给的卷心菜的帮叶)的时候,我们不仅有自产自供的青菜、罗卜、南瓜、扁豆、四季豆、甜菜之类的,即使在蔬菜生长的淡季,院子里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浆板草(学名叫马齿苋)也统统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小小年纪的我们个个都是挖野菜的能手!院子里弥漫着浓浓的南泥弯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它是我永远的激励!

 儿时我家的院子是美丽的,这里有我太多温馨甜蜜的记忆,无论什么时候,我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只要一闭眼,一晃脑,想起了无锡市南市桥巷20号,院子里的一幕幕场景就会放电影般地由远向近地展开了,仿佛让我又回到那花季的少女时代。

 

附:两年前去寻根,哪老槐树(古树)在移植时己枯死,原来的园子变成了四幢大楼房。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