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低迷,房屋价格下跌, 于是媒体上常有忽悠中美两国老太太的故事。无外乎是:中国老太太勤俭持家,积攒了一辈子,终于买了新房,安度晚年;而潇洒的美国老太太早早地贷款买房,并经常按揭房贷,周游世界。 但当经济危机来临后,房子被银行没收,美国老太太便无家可归,像来世时一样空空地离去。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她一直是我心中的女神。人们常讲,女人看女人的眼光是挑剔的。假如一个女人赞赏和钦佩另一个女人,那后者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这个美国老太太叫南希, 她是我刚来美国时的女房东。
刚来美时,我先生已在约翰逊先生家住了一段时间, 他们相处得很融洽。于是我也没再另找住处,就直接搬进了他家。约翰逊先生是一位传教士,一生致力于神的国度,但他没有受聘于某一固定的教会,而是从事海外传福音的事业。他们去的都是贫穷的地方,如中国南部小镇,印度乡村和非洲小国。南希是他的太太,一个美丽,优雅,勤劳而善良的女人。她没有工作,一生养育了四个儿女,并协助约翰逊先生传福音。她不是一个一般的美国家庭妇女, 她有见识,有修养,去过十几个国家,热情善良,豁达大度。
她的美丽是天生的。第一次见面, 她给我的印象就像一位退了休的好莱坞女星,高高的个子,保持很好的身材,光彩照人,根本看不出她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等相互熟悉了以后,她有时会拿出她年轻时的照片给我看,或者穿上她从印度,非洲带来的当地民族服装秀给我瞧。这时我就会感叹造物主的不公平,为什么他会把有的女人雕刻成尤物,而把其她的女人塑造得平淡甚至丑陋呢?美丽的女人不论穿什么都是耀眼的,南希就是其中的一个,她能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服装穿出不同的韵味,大方得体。
她的优雅是后天修炼的。她出生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农场。当她讲起她帮家里做农活的经历时,总会严肃地说,那是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后来她父亲供她上了大学,这在她那个年代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享有的福利,她的姐姐就因经济原因而没能够上学。对此,她很感激她的父亲。再后来,她遇见了约翰逊先生,便和他一起传教,一生与人交往。无论是在她赞扬你还是批评你时,她说话总是温文尔雅,不急不慢地。当她批评你时,你感觉到她的话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既能够接受而又不失面子。虽然我们租住她一小部分的房屋,但每次当她经过我们的那部分空间时,总是要事先得到我们的许可才肯通过。我相信在她优雅的背后,支撑她的是一颗人人平等,彼此尊重的心。
她的勤劳是持续一生的。当约翰逊先生开始传教时,没有固定的收入,完全是靠着对神的信心来生活的。后来他们的四个孩子陆续出生,生活的拘谨是可以想象的。谁说美国老太太不会过日子,就知道按揭房贷从银行提款四处旅游享乐人生?南希就是个例外。她的勤俭有时让我惊讶,而且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母亲们。我们当时生活的那个城市是一座安静优美的大学城,生活花费不高,比起美东美西的物价要低许多。再加上那是个农业州,蔬菜水果自产自销,物美价廉。记得一个夏天,我看见约翰逊先生和南希买回来许多的草莓和西红柿,而且还特别高兴的告诉我,沃玛特今天 on sale, 价格特低,让我也去买些来。当时我就纳闷,他们买那么多,吃不了很快就会烂掉,最后会浪费的。然而,我错了。接下来的三天里,两位老人一个洗草莓和西红柿,另一个切片装瓶,配置调料。他们配合默契,很快上百瓶的草莓酱和西红柿酱就做成了。他们告诉我这是他们的面包酱,够一年吃的,还送给我几瓶。
南希是个心灵手巧的老太太,她擅长女红。她喜欢给我秀她自己缝制的被子和刺绣品,并称之为“Quilting Arts”。当不传教,不下厨房时,她手里总会有女红的活,不是刺绣就是做被子,好像永远不会疲倦。她有四个儿女,成家后,先后有十三个孙子孙女出世。在每个孙辈出生时,她都会送他们一人一套亲手缝制的被子和刺绣枕套。她的手工被子是用不同花色的碎布条,搭配拼制成不同的图案,再连接成一体, 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经常一个月才能缝制一床,但她乐此不疲。有一次,我不解地问她,你完全可以去买童被送他们,自己缝制 也太辛苦了。她优雅地告诉我,祖母做的与买的大不一样: 因为祖母的每针每线中都缝入了爱,能庇护孙辈的。
她的善良是无处不在的。由于约翰逊先生是从事海外传教的。每年他们都要在固定的时间去印度和非洲传福音,常常是一走一个月。虽然我们住在一起,可南希从不让我帮她干家务。每次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会主动地问是否要我帮助打扫房间,她总是婉然拒绝,然后礼貌地请我帮她照顾好她的那些美丽花卉,定时浇水。南希不喜欢别人帮助她做家务,只要她身体允许,她就会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这一点与我们有些中国知识阶层的老太太喜欢坐在沙发上指挥着小时工干家务,大相径庭。她的理念是:如果让别人帮忙,她就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这是她不能接受的。这 也是许多美国老人不喜欢与儿女同住的原因之一。虽然南希生活简朴,但她宽以待人。约翰逊先生也在留学生中传教,组织圣经学习小组,而每当有人受主召唤,准备受洗蒙恩时,他们都会特别高兴,并宴请圣经小组的所有学生到当地最好的餐厅吃饭,由约翰逊先生做东。有时刚来的一些学生并不了解情况,以为美国老人都很富有,常常点餐厅里最贵的菜,我看过价格后都心疼,但他们欣然应允,用看他们儿女和孙辈的目光看着我们,把我们融化在大爱之中。
这是我所认识的一个真实的美国老太太的故事, 不一样吧?也许她是一个例外。但我觉得她比我们中国的母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母爱是没有国籍的,为什么非要用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来忽悠人呢?
-------------------------------------------------------------------------------------------
本文系原创, 转载请告知 @ 紫檀吧主张贴 2010 Jan-8th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