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第三章【4】逐渐迈向亲密

来源: 美国慈光 2014-12-08 18:12: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978 bytes)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  

【原文】

逐渐迈向亲密

许多人认为亲密是学习来的技巧,这种观点把人视为天生就是分离的,必须学习彼此亲近。相对于这种常见的观点,我们认为人如果花许多时间共处,就一定会逐渐进入亲密状态。奇怪的是,很多人把大部分时间用来避免这种结果,想尽办法扼杀逐渐亲密的过程!

当伴侣之间出现强烈的共鸣,有时一方会试图控制和占有对方,以保留那种奇妙的连接感。发生这种情形时,他们的能量立刻再度阻塞,退回彼此照顾的状态,失去宇宙(爱)的连接。不幸的是,伴侣之间常常默认这种情形,用这种方式彼此纠缠,妨碍进一步成长的可能性。在指责、否认、控制、期待、隐瞒、讨好、彼此照顾、劝告、威胁、恐吓、操纵、误导、说谎、哄骗和批评中,常常失去人与人的共鸣,这些都是害怕亲密时的对抗手段。

在比较健康的关系中,可以达到高度共鸣与和谐的状态,就不会以占有或控制来冻结经验;他们会发展出信心,确信只要彼此保持坦诚和怜惜,就会一再出现类似的契机。

爱是独立的人迈向合一的路程。——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

【学文解读】

我们人,现在被分割成不同的个体,我们每一个生命,我们认为是一个人。现在呢,我们地球有60亿人,有60亿个个体,当然还有很多的动物,当然还有天人,还有地狱众生、恶鬼众生。可以说呀,我们这个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每一个众生在我们看来,都是独立的个体。

往往人和人之间呢,通过某种方式来达到一种沟通、交流,逐渐走向一种亲密。但是,因为我们人和人之间啊,由于种种的原因,人们习惯分别、执著,习惯用自己形成的观念去判断,分别不同的其他个体,互相之间往往是对立的关系。我们看每个人他的手纹都不同,每个人他的面相都不同,这些手纹、掌纹,他的面相、五官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他的表现,他全体的表现而已。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立的这些意识形态、独立的思想,每个人都不同。所以呢,我们很难做到每个人在共同的一个平台上得到沟通,得到融合,很难的。往往我们经常会看到,好朋友因为某种原因反目成仇了,恩爱的夫妻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生死冤家了。我们看国家之间有时候也是这样,今天这几个国家因为利益原因结盟了,好得不得了,过一段时间,又变了,互相又骂开了。这正是因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己的运作模式、思维模式,所以呢,很难使不同的人达到一种紧密的结合,非常难。但是,可不可以呢?可不可以使不同的人沟通得到密切的合作呢?是可以的。

佛告诉我们,我们所有众生,包括物质、山河大地,所有的一切,其实呀,通通都是什么呢?都是我们这个心的变现。我们只有通过修行佛法,慢慢把我们每个人自己这些形成独特的思维、独特的个性、独特的这些行为模式慢慢地去掉,逐渐转变为一种清净,逐渐转变为一种共同的这种模式了,我们所有人最终就回归本性,获得圆满,是可以的。这是一种究竟的、根本的,一种合一。

【原文】

2、亲密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较能探索、辨识自己的心墙,完全展现自我。如果能够停止保护自己或他人,坚定地与某个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就能以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寻获自我。亲密关系是一座能让人在其中成长的花园!

亲密的定义

“亲密”(intimacy)这个词的意义和使用常有许多混淆。一般的用法中,亲密是性关系的委婉说法,其实性关系常常完全与亲密无关。

我们在这里指的亲密,是指最初的意义:亲近和了解。“亲密”这个字来自拉丁文的intimus,意指最内向、最深层、最深邃、最私密。1亲密是一种存有的状态,把自我最深处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展现,没有任何伪装或防卫。所以,亲密是通过自我揭露而呈现的脆弱和了解状态,不是经由一般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义务而达到的状态。根据这个定义,一个人可能是亲密的(也就是袒露和脆弱的),而另一方可能并不是以亲密回报。但在亲密关系中,这种袒露和脆弱是双向的。

“亲密”这个词会用在性关系上,是因为误解了“亲密”的动词(to intimate)意义:强加、驱使或催促、宣布。这个词来自另一个拉丁文字根(intimare2),其意思和性交中的插入有关,以至于“处在亲密状态”的意思被用来指发生性关系。

“亲密”的动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模糊或间接的提议、暗示3,被认为与性交时的遮掩、私密和暗示有关,造成更多的混淆。

在本书中,我们把亲密的意义还原成亲近和了解,所以,亲密与性行为无关。

【学文解读】

显然,这里边的亲密,是指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沟通、了解。

【原文】

失去连接感

在最初的胚胎状态中,人和宇宙(爱)的能量是合一的,因为他们就是一体,并不需要被别人了解。可是,从婴儿期开始,人就因为遵守规定和扮演角色的期待(见1共鸣),而和宇宙能量分隔,儿童因此学会把别人和自己看成物体,这是社会化的必要功能。儿童在发展中的学习过程就是物化,语言会为事物赋予名称,所以也鼓励物化的过程。社会化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与宇宙(爱)能量的深刻连接,这个连接被照顾别人的行为所取代,这即是这个字最为人熟悉的意义。一旦失去和宇宙振动的接触,社会化的人便失去了解自己的能力。这个物化的过程会持续一生,于是越来越接触不到自己深层的本质。

【学文解读】

用佛法来说,是因为我们人,因为最初的无明产生了种种的业力,我们和我们的本性相背离了。并不是说,我们在胚胎中,我们和宇宙能量就合一了。其实在胚胎中,在怀孕中间,我们和我们的本性就已经有区别了。我们只要没有悟道,回归本性,我们只要在六道中轮回,其实呀,我们和本性就是背离的,就是不一致的。只不过胚胎这个过程,他自己处于一个特殊期,因为自己不能说,不能去按照正常人的状态去运作,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时期他和宇宙能量合一。其实呀,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是被业力推动、牵引形成的业力体。无论是胚胎中间,还是作为人出生以后,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形态,或者六道轮回中,我们作为动物,作为其他形态的生命体,其实呢,我们都是一个独立体,都是背离本性的一种状态了。唯有修行佛法,慢慢地修行戒定慧,我们才有可能把我们这些个体逐渐地转变,回归到本性,回归到共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