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三部曲之希望 第五章 (全文终)

本帖于 2014-04-28 00:30:1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爱是有缘版主 编辑

 

二十六

 

假期结束,景兰主动提出去香格里拉工作,周芸宣布订婚。她们退了小公寓,景兰搬回父母家,准备新的启程。

 

从长江入海口奔波至其中上游,景兰只为寻求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让她可以安静下来,理清思绪,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至于K城的男朋友们,正好借着出差,景兰也就逐渐和他们断了联系,生命不应该在这样的无聊重复中继续消耗,她要勇敢的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梦想。

 

同事的传言并不夸张,到香格里拉的第一天景兰就感受到了。从K城出发的时候,气温是28度,到达香格里拉时,车窗玻璃上居然已经结起了一层薄薄的冰霜,幸好宿舍里的同事已经贴心的帮她铺好了被褥,早早就烧起了电热毯,又累又冷的景兰钻进温暖的被窝就恨不得再也别出来。选择到香格里拉工作生活,不是为了逃避,她是循着心里的那个声音而来,她明知道在这里的生活会有各种的不习惯,但她还是狠下心作了决定。

 

清晨,推开窗,明亮的蓝色天空低的触手可及,景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清新的空气带着丝丝凉意,沁人心脾。窗下是一家藏民的院落,两个小孩正挥舞着长长的竹竿赶着百来只鸭子出门去;远处的群山轮廓清晰,山顶上的积雪在阳光里白的发亮。新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来之前,郑给景兰打过一个电话,洗好的相片都在他那里,他需要一个地址,景兰就把香格里拉分公司的地址给了他。

“你不是怕冷吗,怎么还去?”

“你们不是说那里值得去吗?现在季节正好,我想去看看。” 景兰尽量说的随意。

“你可千万别想不开,顾这么决定也是为你好。”

“为什么突然就变了呢?” 景兰克制着,不让自己激动,“是我哪里不够好吗?”

“就怕你这么想,你怎么不换个角度想想呢?就是你太好,他才会这么做的。”

“我不信。”

“那你给他打电话,自己问他!”

“算了,我不会再去打扰他。”

“你看,你确实是挺懂事的吧。”

“如果,如果顾总下次来K城,能不能请他给我个电话,让我再见他一面?”

“没问题,他肯定也挺想见你的。”

“谢谢你!也代我谢谢他!”

“别客气,你多保重!”

“嗯,那再见啦!”

“再见!”

 

公司为外地来的员工租了个公寓,同事们大多是34个人分享一个房间,和大学宿舍差不多,都是年轻人,大家在一起也挺热闹。办公室不远,过两条街就能到,这里海拔高,人容易缺氧、疲惫,所以工作时间比K城短,生活也相对简单、轻松。周末,大伙就一起去牧场骑马、烧烤、在杜鹃花地里打麻将…… 玩纸牌是不行的,因为野外风大,一眨眼的功夫,纸牌就会被吹的漫天飞舞。

 

不过景兰来了没多久,他们就有了一个专门打牌的时间,每个周六或者周天的下午。事情是这样的,他们住的地方,经常停水,热水供应也很有限,洗澡难一直是大家颇为头疼的问题。负责行政工作的景兰就去和与公司有协议的酒店商量,每个周末租一天的房间,然后大家就带上吃的喝的玩的,去那里边打牌边轮流洗澡,当然,赢牌的人可以优先。这个新福利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令同事们对这个新加入的成员刮目相看。景兰也试着放下心里的杂念、摘下面具,真实又积极的融入到他们当中。

 

对景兰来说,这里的6月仍然像冬天,她裹着皮夹克还觉得冷,但阳光又照得人脸上刺刺的,偶尔刮起一阵风,还能看到有雪花随风飞舞,这雪不是天上下的,它们是受了风的鼓舞从远处的雪山飘来。她随手在风里抓住几片雪花,可惜拿到眼前,它们就没了踪影,顾远会喜欢这样的景象吗?享受着纯朴生活的景兰,时常都会这样不经意的想起那个穿白衬衫的身影,如果不是顾远,也许这辈子她都不会知道,自己还有朴实、自然的一面,是他看透了她的心,发现她还有救、还有希望。景兰努力的想做回真正的自己,跟着自己的心,就这么自然、踏实的过日子。

 

二十七

 

顾远留给景兰的书,她早已看完,但她依然把它放在枕边。书里的每一句话都如荒漠中的甘泉滋润着她的心,带给她重生的力量。开篇第一句话,就如同顾远对她的期望,“信心而非羞怯,心态平静而非思想混乱,泰然自若而非无所适从,宁静祥和而非受痛苦折磨。”

 

有时候,景兰想起顾远,宁愿相信那只是一场美好的梦,但郑总寄来的相片,却清晰的记录着那个奇妙的“五一”假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底片。这自然是郑总出于保护他们的隐私考虑的,因为景兰给他们拍过几张照,希望留个纪念,但是现在不但看不到他俩的相片,连所有的底片都没了。她只有选了一些特别喜欢的,塑封起来,以便保存。然而正是这个小小的缺憾,提醒着景兰,曾经因为“代孕”而起的这段如梦境般的经历,它确实发生过。生命中的完美不正是借由诸多不完美的细节体现出来的吗?正如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唯有永无休止的变化。

 

公司没有活动的时候,景兰就利用晚上的空闲在办公室里上网,她搜集欧洲各国的留学政策;比较它们的留学生活费用,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能力,她把选择范围缩小到荷兰、瑞典、丹麦和芬兰四个国家。之后她把这些国家所有接收英语留学生的学校、专业的招生要求都认真的列表做了比较。2个月后,景兰已经明确了3所目标学校的5个专业,它们的报名时间、程序、所需材料,她也已经烂熟于心,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恶补英语。在网上看了许多资料,景兰最终选择了“新东方”的网上课程,这样不耽搁工作,还能节约去异地上课的开销。

 

在这些录音课程里,景兰收获了许多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和应试的技巧。同事午休时,景兰要么在电脑前听课,要么准备申请学校的材料,要么就去青稞田间或是草场上大声的读英语,有时风大,单词刚离开嘴唇就立刻被风吹走,要想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她必须得更大声更快速的读出这些句子,枯燥的练习就此变成了她和风之间的速度游戏。

 

为期5个月的出差结束时,她的网络课程已经学完。回到K城的第二天,她就去报了雅思考试的名。第一次的成绩不好,听力和口语环节丢了分。过了两个月她又考了一次,这一次的口语考试,考官是个英国口音的中年妇人,她拆开信封 ,里面的主题是“谈谈你最喜欢的一本书。” ,景兰一下子就想到了《最伟大的力量》,这是唯一一本她把英语版本从头到尾读完的书,这下她可有的说了,老师听的高兴,说自己也喜欢这本书;当考官问“你从哪里得到这本书?”时,她说,“是一个朋友送的,那时我的生活一片混乱,看不清方向,他给了我很多鼓励,让我看到了希望,也重新认识了自己。”,聊书的过程,她一点都不紧张,从考场出来,她才惊讶的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和外国人聊天了,而且是那么的自然。

 

这一次考试,成绩很理想,她真想打个电话和顾远分享此刻的激动,然而理智告诉她,这只是她为梦想迈出的第一步,后面还要等待学校的录取,申请签证,再等等吧。

 

    第二年的春天,景兰等来了两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一所是瑞典南部的隆德大学,另一所是快靠近北极圈的于默奥大学。当时景兰选择瑞典的学校是因为中国知道它们的人还不算多,竞争不会太激烈,而且瑞典冬季漫长而寒冷,很多人就算知道也不愿去,现在看来,景兰的选择是正确的。隆德大学在瑞典排名第2,《世界大学排名》第80名,能被这样的学校录取,对景兰来说可谓是天方夜谭,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就在她明确了方向;付出了汗水的一年之后。她再也等不及,她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顾远,当顾远听到她的喜悦,也发自内心的为她高兴,他还告诉景兰过两个星期,他会路过K城。果然是好事成双,景兰又可以见到顾远了。

 

顾远和壮汉在K城转机,有3个小时,景兰在机场附近的酒店里见到了他们。互相问候、寒暄了一番,壮汉就借故出去了。

 

“那时候,你为什么选择了放弃?”这个问题景兰憋在心里很久了。

“你觉得我的选择正确吗?”

“嗯。”景兰用力的点头,“我今天来就是想要谢谢你。”

“其实应该说谢谢的是我。”

景兰不解,疑惑的看着顾远。

“我放过了你,不也是放过了我自己吗?”顾顿了顿,“如果不是遇见你,我也许还会继续着那个自私又愚昧的计划。”

“我以为你后来可能又找到了合适的人。”

“不会了。”顾微笑着轻轻的摇摇头,“人活着有时候还真是挺矛盾,当初一心想找个优秀的女孩,可是找到了却又不忍心。”

“我真没你想的那么好,我和所有去应征的人不都是一样的吗?就为了钱。”

“你太年轻,根本就不懂得自己的价值。如果事情还在继续,无论你开什么样的价,我都会满足你,可是我也确信无论我能给你多少,终有一天你会后悔。”

“真会这样?那还好什么都没发生。”景兰欣慰的说,虽然她此刻还不能完全理解他话里的意思,但是她真的感激他,发自心底的感激。

“就会明白的。”

……

短暂的相逢,转眼就到了离别时,顾远心里明白,她即将展翅,飞向她的梦想之地;景兰也清楚,今日一别,他们就此天各一方,不会再见了。最后的最后,仍然没有期待中的拥抱,他们还是礼貌的握手告别,相聚有时、离别有时,记忆就此凝固。

 

 

二十八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少,街上的落叶越来越多;看着天黑的一天比一天早,景兰穿的也一天比一天多。早就听说北欧的冬天寒冷又漫长,她一直担心自己能否适应这里的寒冬,她怕吃不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她怕自己会因受不了寒冷而生病;她怕世界会失去五彩缤纷的颜色……

 

然而,当景兰终于真切的体验了隆德的生活,才发现这里的冬天并不像听说的那么难熬。尽管室外温度基本在零下10度左右,但自动控温的暖气系统使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3度左右;街道有专门的扫雪车清理,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和鲜花的品种也一点没少,价格也不比夏天贵多少,所以寒冷和积雪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这年冬天,最大的一场雪是景兰刚从南法旅行回来的那天。火车站外已是一个银白色的世界,当时正是风雪交加,可她却兴奋的拖着行李箱到雪地里玩,还调皮的去踢路边的积雪。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忍不住跑到公寓走廊的尽头欣赏雪景。她看到了屋外几乎被雪埋掉的自行车,白色的树林,雾朦朦的枝头,粉红色的天空……那一刻,她才发现原来冬天也很美,冬天并不只意味着寒冷和单调的白色。

 

次日清晨,太阳出来了,那种被阳光沐浴着的雪景美的无法形容。她拿着相机跑下楼,发现雪已经积到了膝盖那么高,只有慢慢的前进,一脚又一脚的踩进软绵绵的雪里,接下来她干脆的脱了外套,迎着阳光拍照,那时竟然一点不觉得冷。她还到雪地里拍自己的脚印、画画、躺着扮“雪天使”、在结冰的湖面散步、给没有南飞的天鹅喂食……她不再惧怕寒冷,因为她已经爱上了冬天,爱上了冰冰的雪花与暖暖的眼球碰撞后又在眼里融化的那一瞬间……

 

这样的经历对生长在北方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对景兰这样第一次经历寒冬的女孩来说却是格外的有意义。曾经有人告诉她上海的冬天冷,你住不惯;也有人善意的提醒她北欧的冬天只有风雪和黑暗。确实,白天最短的那段时间,吃过午饭天就黑了,那又怎样呢?现在,这些对于景兰来说,全都不算什么,曾经的那些担忧是多么的可笑。低温仍在持续,但是景兰已经学会了如何在这样的严寒中生活,并享受它。

 

新年假期过后,课程继续。早晨730,外面还是一片漆黑,景兰打开一点点阳台的窗,伸出右手感受了两秒钟,刺骨的冷风呼呼的吹着,她赶紧缩回手,关上窗。出门前她把房东太太借她的红色滑雪服套上,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她骑车穿过一片树林,然后就是一条笔直的青石块铺成的路,石块之间的水都结成了冰,接着进入大学校区,过大图书馆、过天文中心、上坡又下坡……在进教室前,景兰景兰还得先去洗手间把滑雪服脱下来,放到袋子里,此刻她已经汗流浃背了。下课之后,她还得赶到社区的健身中心,不是去锻炼而是去做清洁。景兰不会瑞典语,费了好大劲才找到这份工作,从房间到健身器械到楼道都归她负责,不过每次2小时的工作下来,成效和健身差不多,也能出一身的汗。这份工作的酬劳除了支付房租和日常费用,剩余部分景兰就存起来作旅游基金。

 

有时下班后她还得去城里最大的超市买生活用品,那里虽然离家远,但是商品价格比小区里的超市便宜。在K城的时候,去购物总是有人陪她的,帮他付账,帮她把东西放进袋子,再用车把她送回家,现在这一切都得靠自己了。刚开始几次,确实不习惯,甚至买多了东西,自己根本背不动,只能去退掉。每次从超市出来,除了肩上背的大旅行包,自行车龙头和后车架上都是满满的袋子,她就这样再骑30分钟才能到家。实在骑不动了,景兰就下来推行一段,但她从不觉得辛苦,她是如此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留学生活,这是她的梦呀!每次在黑夜里独自奔波,她也从不觉得孤独,只要偶尔抬头看到还有闪亮的星光,她就会想起顾远,是他曾如这夜空中的星,照亮了她暗黑的迷途,让她看到了方向,每次她都会回以星光一个灿烂的微笑。虽然黑夜漫漫,时有风雪和冷雨,但她的心平静而明亮。

 

 

二十九

 

一身运动服外加一顶白色的网球帽,这就是景兰在隆德校园里最典型的装扮,这样的行头除了每天赶路方便,节省打扮的时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想极力弥补曾经在K城虚度的大学生活。那本该属于白体恤、牛仔裤外加马尾辫的清纯时光,景兰愣是把它演绎成了涂脂抹粉、精心伪装的熟女到处寻觅钻石男的狗血剧。高跟鞋在宿舍楼里的发出的哒哒声,时常还会出现在景兰的脑海里,提醒着她当年的愚昧无知。

 

看书、作笔记、写论文、准备发言稿…… 最艰苦的方法论终于告一段落,今天在讨论会上发言一结束,景兰如释重负。回想去年8月,她怀着复杂的心情从生活了26年的中国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但说实话,她并没有感到过明显的不适应,反而经常禁不住的感叹:来对地方了。有如净土一般的自然环境,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和蔼可亲的瑞典朋友,待她如亲人的房东和邻居……她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如鱼得水”。

 

在家乡根本没有机会做过饭的景兰,如今每天自己准备一日三餐,居然已经坚持了8个月,而且学会了做很多可口的菜肴和点心;曾经一直被认为是地理盲的她,现在即使闭着眼睛也能画出一张欧洲地图来;曾经总想靠男人来扶持的她,如今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笃定地孤身上路……在这里她确实做到了很多曾经她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做的事,难道过去是她过于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还是黑暗蒙蔽了她的双眼?

 

在这个安宁的小城,景兰心中的尘埃得以沉淀,她比已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的看透了自己的过往;她学会理解生活、理解自己;明白了自己的期待和真正的需要;她也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独立,从物质到精神到人格。 这些也算是景兰追寻梦想的途中得到的额外奖励吧。

 

此时,景兰才恍然大悟,自己曾经以爱的名义做过的那些事是多么的愚蠢。那些年,当我以为是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我们究竟都在谈什么? 我以为自己爱老赵,因为我需要他,我需要他的给予,需要他带我脱离眼下的困顿,去到他那五彩斑斓的世界,因此我如痴如醉的沉迷,把疯狂的占有彼此当作了爱情,而实际上呢,这些除了证明当时的我是多么地寂寞和幼稚,哪有半点的爱,我忍不住为那段自以为是的“深爱”唏嘘不已。老赵呢?他什么都不爱,或许他连他自己都不在乎,怎么可能爱别人,他需要的只是一个个的陪衬,以向别人证明他的魅力,炫耀他的幸福。他从来也不愿花时间来了解我,或许他根本也不可能读懂我,他只是喜欢我在他的身边,以满足他的虚荣心和欲望。不过话说回来,那时的我除了挥霍青春,压根就没关注过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根本不了解自己,也不懂得爱自己,更不懂该如何去爱。这样的两个人纠缠在一起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一切都是捕风。我一错再错,执迷不悟,终于作茧自缚,将自己困于无尽的黑暗之中,一步步的走向深渊。如果不是遇见顾远,也许我永远也不可能体会到破茧成蝶的自由与快乐。

 

尽管周芸曾调侃她,“用夸你优秀来拒绝你是为了大家都有个台阶下,你还真以为遇上了给你指点迷津的贵人啊?”  

就算事实如周芸所说,那又如何?无论顾远是有心还是无意,反正景兰喜欢现在的自己,喜欢现在的生活,当梦想不再只是一个梦,这就足够了。

 

在异国,每一天都是那么的不同,景兰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明天会是怎样?她真的很想知道,毕竟“世界”这个词的意义,对她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具体。她期盼着、期盼着属于她的明天。她相信,某一天,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一个男子深情的将她拥入怀中,在她耳边轻声低语,“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三十

 

八年后,丹麦,哥本哈根

 

“天黑黑,星闪耀,大海静悄悄,乖宝宝,没烦恼,好梦快来到……”

 

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客厅,景兰正在给儿子唱着儿歌,宝宝用小手紧紧的握住她的手掌,跟着她有节奏的摇摆着,她用尽全心的呵护着这个可爱又无助的小生命,如果有人试图伤害他或者要把他从自己身边夺走,母爱的本能必定驱使她全力抗争,即使搭上生命也在所不惜。自己有了孩子,景兰才明白了代孕的残酷,她终于领悟了顾远的话,她必定会后悔。在明媚的阳光里,景兰翻出那张已经有点泛黄的名片,电话居然拨通了。

 

“你好,请问是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顾总,是我,K城的景兰。你还记得我吗?”

“是景兰呀,你还好吗?这电话号码不像K城的呀?”

“我在哥本哈根,从隆德毕业后,我一直在这里工作。” 景兰接着说,“我是想告诉你,我当妈妈了。”

“真为你高兴。” 顾远略显激动的说,“我也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我知道,”景兰得意的说,“你的公司已经上市了。我在网上都看到的。”

“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顾远的回答令景兰有点意外。

“我也有儿子了。”

“你­­——?”难道他最终还是没能顶住重重压力,做了那龌龊的交易?

“是我太太生的,真是奇迹!” 顾远激动不已。

景兰呆了半晌,才缓过神来,“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恭喜你呀!”

……

俩人如久别重逢的老友,开怀畅谈。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原来不只是为了景兰一人而来,他们不得不感叹命运的高深莫测。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幻,于顾远,她永远都是“K城的景兰”;而于景兰,他永远都是那个送给她人生中第一只旅行箱的顾总。

 

“天黑黑,星闪耀,大海静悄悄,乖宝宝,没烦恼,好梦快来到。小船在手心上转呀转,小船在大海上飘呀飘。收起小船帆,点亮小灯光……” 景兰的歌声在屋里回旋,白色的玫瑰花在屋外绽放。

全文终



所有跟帖: 

恭喜恭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才迷- 给 才迷 发送悄悄话 (102 bytes) () 04/25/2014 postreply 05:25:00

现在不看长篇,能不能来个合集缩版? -黑衣女侠- 给 黑衣女侠 发送悄悄话 黑衣女侠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5/2014 postreply 05:36:47

北欧银民好。 -星星- 给 星星 发送悄悄话 星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5/2014 postreply 05:56:27

very happy for this happy ending! good luck! -微软的年龄- 给 微软的年龄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25/2014 postreply 06:12:20

证明了还是出国好,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纯洁! -fpxjz- 给 fpxjz 发送悄悄话 fpxj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5/2014 postreply 07:55: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