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作少女的时候,感性的以为,伴侣应该是一个可以倚靠的肩膀,一个床边温暖的身体,一个一起吃饭散步的伴儿,一个长途旅行时给你驾车和壮胆的人,一个可以帮你扛米提箱子搬家的劳力。然而这些都不必是一个婚姻伴侣。
婚姻的伴侣,应该是生活中点滴的关怀和帮助,是身心上的契合,是困顿伤痛中的扶持,是两个人共同巩固一个爱巢抚养儿女。这是两性结合最完美的境界。
然而,很多婚姻缺失了这样或那样的功能,不算完美,但也不至于破裂。
因为婚姻并不是获得这些需要的唯一途径。我们可以和朋友互通心曲,和家人相互关照,以此弥补婚姻的缺憾。
婚姻不仅仅是情爱上的需要。婚姻是大过情爱的契约。所以有些夫妇虽然已没有情爱,但仍然因为社会,经济,儿女的原因,维持婚姻。
婚姻也不仅仅是生育抚养下一代,在一个无爱的关系恶劣貌似健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比一个关系良好稳定的,重组家庭或无血缘家庭中的孩子心智更健康。抚养儿女仅仅是漫长婚姻中的一个段落。
婚姻是互谅,互助,互爱。缺少了这些,婚姻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婚姻带来的是伤害,是对一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束缚打压,是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能力的减损,那这婚姻就到头儿了。“一个人单身的生活远比不幸福的婚姻生活自在的多。”
一个女人要对自己的处境有清楚的了解。选择婚姻并有理由坚守的人是有福的;没有理由坚守,选择放开的人是有勇气和理智的;选择独身或独自抚育子女的人是坚强的,内心必有所仰赖的;选择一而再婚,再而三婚的人,是执着追求属于自己幸福的。婚内的不一定幸福,婚外的不一定落寞。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