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的爱人
昨天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幸福魔方。其中的一期节目叫我的<<清华老婆>>。相恋八年,结婚半年,女方提出分居,并打算离婚。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谴责女方,把她当一个没有素质,没有良心的女人。因为她觉得现在的婚姻束缚了她对事业的追求,束缚了她的人生,所以她要单飞,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和更适合她的伴侣。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成长,而成长的方式因为性格和环境而各不相同,而故事中的女方,因为是在单亲家庭长大,所以用了一种比较决裂的方式来展现她已经长大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一种永永远远的爱情,但现在我觉得,爱情更多的是阶段性的。爱情的定义和象征的意义不会改变,但体会和经历爱情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思想的成熟,对爱情的载体,就是那个与之相爱的人的要求会发生转变。而如果同一个人,不能随着对方的成长和要求而改变,那么不和拍,和分歧必然会产生。到最后个性刚烈的会分手,个性柔弱的会忍耐,但内心会感觉到,为什么曾经那么相爱的人,再也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她都是你阶段性的爱人。错不在你,也错不在他,而是人的成长的速度不一样。
节目中的女方,在过去的八年中,需要的是种如夫如兄的爱情,她的老公刚好提供了她对这种情感的需求。而八年后,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和一切不可知的未来,她向往去了解,去发掘,但她的先生因为性格也因为家庭的因素已经不能满足她的求知欲,即使是支持都不能保证而变成一种用爱的名义来束缚她的时候,她只能挣脱。不能说她是多么的恶劣,因为成长是种自然现象。当你的生体机能是个成年人的时候,外界除了儿童和精神上有疾病的人,他们都会以一种成年的目光和思想来评价你的行为,但他们却忘却了,即使是成年人,也是分阶段的。你不能用一个生活了半辈子的人的目光和价值来衡量一个刚刚入社会和踏进婚姻生活中的女孩,因为这个对于她来说太沉重,太不可负荷,而逃避就成了人类最直接避免伤害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也许N年以后,这个女孩在外面经历了风雨,经历过她所渴望的人生,回过头来想想年少的那八年时光,她还是会感觉到一股温暖,后悔不后悔我们现在不能过早的预言,但成长的规律是只能往前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一个有思想的人,她/他都会渴望一种碰撞。这种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也许会燎原,也许因为得不到更多的信息而慢慢的熄灭,更有可能只是暂时的休眠。正因为这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他才会显得那么的有魅力,而无法让人不去寻觅。不管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都有这种可能。但异性之间的这种彼此的吸引更强烈。很多时候,我们把异性之间的这种思想的交流都归纳为爱情,其实这种思想的交流已经超出了爱情的范畴。你很难用一个具体的人去寄托你的那种思想的高度,因为很多的思想已经都叠加在了一起,单独的人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满足你的这种需求。所以不同阶段出现的人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触。人常说多情的人到最后会孤独,因为他/她已经找不到那种可以专一的人来爱了,那对对方是种不公平和奢求。
以前我很反感人说"超越自我"这个词,因为说的人根本不懂它的内涵,而是一种盲目的随从。如同一只知了,老是叫着,知了,知了。但你问他:你到底知道什么,其实他/她什么都不知道。夜深人静,半梦半醒的时候,这个词窜到了我的脑子里,而它的意义也在那浮动。人很多时候都有心魔,而这个魔也许会让你成为一个功力高深的人,但不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有修为的高尚的人。所以人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是自己。当意识到这个对手不能引领你往更宽阔的道路前进的时候,你就要把它斩断。而"超越"这个词更象是西方的思想家会说的一个词,东方的思想家讲的比较平和,手段也会较为柔软,更强调的是种完善。把自己放到地上,踩过过去的自己再往光明之处前进的方式却激进很多。很多时候我们强调做人的分寸和尺度。当我们知道事情的结果会如何的时候,比如网络,我们可以把尺度放得很宽,但内心的分寸却很紧守着。但现实中,人的宽容性和理解性远远低与网络,所以在紧要的人生抉择中,踏出的每一步都是不能抹去重来的。人需要成长,也必然会成长,对于那些帮助过我们成长的人,不管结果是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我们都要心存感激,感谢他/她陪我们走过那些岁月。对于那些正在成长的人,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因为你也曾经是这么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