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与牛离开北京乘火车回到兔子的家乡,一座文化历史名城。由于事先通过亲戚们对牛有比较好的了解,兔子父母热情地接待准女婿的到来。他们在多方面关爱着女儿所爱的人。牛初见未来岳父母的紧张心情随着兔子亲人们对他的关爱而消失。他享受着美味的维扬佳肴,沉浸在这座名城人文、历史、和环境美景中。饭后茶余,兔子父母经常与牛分享兔子成长轶事。有一些事情兔子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父母的分享有时使兔子感到尴尬,更多的时候使她感到温馨。后来,她明白那是父母对恋爱期女儿的留恋与不舍。有一次,兔子父母语重心长地与牛分享了兔子的优缺点,希望牛能够宽容兔子的缺点并且帮助她改正。当时,兔子对父母分享她的缺点不能理解,觉得爸爸妈妈不给自己面子。父母私下给兔子解释,说:“热恋中的年轻人都喜欢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你和XX也不例外。然而,一个幸福稳定婚姻的基础是在结婚之前双方对相互的缺点也有比较多的了解。爱一个人不仅仅是爱他(她)的优点,还应该接纳和包容他(她)的缺点。。。”如今,兔崽子(兔子与牛的女儿)也开始谈恋爱,身为父母的兔子与牛更加明白兔子父母当初的用心良苦。
十天左右的时间一晃而过。离开家乡之前,兔子父母叮咛兔子到了未来婆家要待人礼貌、手脚勤快、自尊自爱、多听少言。。。(注:兔子几乎做到了父母所有的嘱咐,除了“少言”)。带着亲人们的爱与祝福,兔子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地与牛乘火车前往牛的家乡。一路上,兔子兴奋地在脑海中一遍遍想象牛在北京多次给她描述的故乡:春天那满山的映山红,夏天那满山的野果,秋天那满山的红叶,冬天那满山的绿色马尾松;那所位于山脚下给了他启蒙教育的山村小学;还有那他儿时骑在牛背上爬的山坡和躺卧过的山石。。。然而,牛在火车上却一遍遍地给兔子泼冷水,强调农村饮食的简单、卫生等生活设施的落后,以及文化生活的单调。当时,兔子觉得牛的话很使人扫兴。后来,牛得意地承认那些话是他的“战略战策”,是给兔子“打预防针”。
到了牛家乡的火车站,牛的二姐夫开着自己家的拖拉机来接牛和兔子。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乡村路况较差,凸凹不平,一路尘土飞扬。牛曾经告诉兔子他生长的村庄离火车站只有3里路**。被拖拉机颠簸得腰酸屁股痛的兔子觉得那3里路怎么那么漫长(注:多年后,兔子了解到那段路确实不止3里,大约有4.5里)。但是,当兔子在远处见到想象了多次的村庄时,那一切辛劳都值得了。那天回家刚好是傍晚时分,村庄里持有浙中农村特别风格的民居楼炊烟撩绕,翠绿山林耸立在村庄的二侧,一条小溪在其中一座山脚下缓缓流过,穿过村庄的一侧。牛的家乡果然很美,风景如画。
拖拉机接近村头时,一群人迎面走过来。原来是牛父母率牛二姐,牛弟弟等亲人迎接牛和兔子。见到牛父母,兔子恭恭敬敬地、甜甜地说了声:“伯父、伯母好!”牛父亲笑眯眯地说:“好!好!”牛妈妈也是笑眯眯地,但是她却说:“什么‘伯母好’?!应该说‘妈妈好’才对!”兔子困惑地望了牛一眼。牛避开兔子的视线,左右而言他地说:“我们赶快回家吧”。一群人高高兴兴地沿着村口一条短短的小道走向牛出生和成长的房屋。居住在路旁的乡亲们不时地向牛父母和牛打招呼。遗憾的是兔子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不知道他们说什么。还未到家,就看见屋前也聚集了一些人。这些人也跟着牛父母一起进屋。牛父母给大人孩子们分发了许多糖果。牛将这些人对兔子作了一一介绍,兔子礼貌地向他们打招呼。原来,他们是居住在村庄上的亲朋好友,包括住在隔壁的堂哥、堂嫂、以及他们的儿子。
**【后语】:兔子曾经“指责”牛虚报村庄与火车站之间的距离。牛辩解说:“3里路是当地人都这么认为的距离。乡亲们有谁有技术条件和闲情逸致去测量实际距离呢?”。其实,对于好动的兔子来说,3里路也好,4.5里也罢,都很容易征服。去年秋天回故乡探亲时,兔子与牛还专门用一个早晨走了25里多路,观看美丽的山村和山景(《2009年婆家行(2):徒步爬山路,看山村,观山景》)。昔日凸凹不平、尘土飞扬的路早已经变成能开汽车的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