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在肚,醋在心 ——醋诗赏析

本帖于 2010-09-28 08:04:20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酸在肚,醋在心 ——醋诗赏析

恭喜郎君又有她,
侬今洗手不当家。
开门诸事都交付,
柴米油盐酱与茶。

这是明代一位才女在夫君纳妾之日写给丈夫的诗,该诗自然天成,妙取横生。

首先,女诗人在恭喜郎君迎娶新妇的同时,似乎也在庆幸自己从繁重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脱了出来,落得一身轻松。诗人打算以自己的正房之尊把天天纠缠在身的开门诸般事务都交付给新妇去打点,并一一交付清楚。此时的女诗人会想起,自己曾经夙兴夜寐操心不已的这些家务事儿,既单调乏味,又劳心伤神,当其中的某件事短缺、家中存量又日渐其少时,那种揪心的滋味非常不好受;女诗人还会想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俗话,如今自己从当家中脱身出来,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叹,一定会生出“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解放之畅快。“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刻画的正是女诗人此时的心情。

其次,当我们回味女诗人交付的开门诸事时,又会觉得诗人另有话说。且看女诗人交付的开门诸事是什么?是“柴米油盐酱与茶”,共有六件,但是大家公认的是开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两相比较,读者就会明白女诗人少提了“醋”一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女诗人似乎是在说,自己的字典里没有“醋”字,言下之意“自己从来不吃醋”。读者还会奇怪,虽然女诗人自己不吃醋,并不表明她的家人也都不吃醋,并不表明她的家里不备醋。那么女诗人不把醋交付给新妇是什么用意呢?智慧老人——老子曾说过“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看来女诗人把醋看成了家中的利器,自然也不可示于人,女诗人擅有正房之专,自然有权决定新妇的责权利,交付一切而唯独不交付醋,是在无言地明令新妇:“你没有吃醋的权利!”

再从“开门诸事”四个字出发去分析,我们会感到诗中还有弦外之音。“诸事”表示各种各样的事情,“诸事都交付”意味着把一切都都交付出来,包括丈夫在内,都交付给新妇,唯独交付不了的只是醋一件事。李白有诗描述了与女诗人同样的心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由此看来,不是女诗人不想交付醋,分明是人们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由于新妇的到来,女诗人免不了被冷落一边,被剥夺了一切,剩下的只有去不了而且相看两不厌的大大的醋坛子了!女诗人自身像一面大镜子,面对着醋坛子,心中又映出另一只“醋坛子”,醋味弥漫开来,她想吃也得吃,不想吃也得吃,醋意朦胧,酸气悠悠,不仅酸到了牙根儿,更是把满口的牙齿泡酥泡软冲落进肚子里,此中的酸已无法形诸语言,以至于酸得说不出那个简简单单的“醋”字!

诗贵在耐人回味,要有一唱三叹之妙。这首写醋的诗确实做到了“耐人回味,一唱三叹”,惟妙肖惟地刻画了一位“吃醋”女性的形象,刻画出女性醋意乍起、妒火中烧,既遮遮掩掩,又想找人倾述一番却无从倾述的情态,那种“变换其辞,颠倒其事”的“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的样子,与真实吃醋时那种皱眉头、吸凉气、唏噓不已而又百般不得缓解的情形,十分相似。

咱们中国人的老祖宗真正的是绝顶明察秋毫,绝顶高瞻远瞩,深知后代子孙性格内向含蓄,最容易 “吃醋”;更深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交往日见其繁,“吃醋”的事儿愈加难免。然而,“吃醋”的心理状态又是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发明出醋这样一奇奇妙妙的东西,让子孙后代来形容刻画“吃醋”心理,让子孙后代们在吃这种棕色酸劲十足的液体的过程体会“吃醋”,让每个人都体会到“吃醋”,体会到其中的酸楚。祖先还告戒后人“已所不为勿施于人”,自己吃不得醋,自然也不要让别人吃醋。在现代社会里,夫妻都要去工作挣钱养家糊口,各自免不了与异性交往,但这些交往不宜带回家庭生活中来。否则,经常在配偶面前谈论异性,并多多少少带上一些欣赏的色彩,自然会引起对方“吃醋”。配偶“吃醋”是个危险信号,如果另一方对此浑然不觉,继续大谈特谈异性,并集中在少数几个最熟悉的异性身上,配偶的醋意自然越来越浓,以至于擦出无名之火花,家庭危机就此触发,许许多多的家庭就此滑向分崩离析的深渊。所以,只有每个人都体会到“吃醋”的难受,才能在“吃醋”这一点上做到“已所不为勿施于人”,这是家庭和睦、和谐的保障之一。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