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孩儿在美国呼唤: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图)

来源: 作舟 2009-10-15 10:01:3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87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作舟 ] 在 2010-09-28 08:04:2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索菲亚近照




1995年7月10日,于厦门市儿童福利院)

许许多多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一样,她没有将父母遗弃;她的美国养父母教导了她不要忘记父母,不要忘掉祖国。她在异国他乡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人生苦难千万重。

被亲生父母遗弃无疑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因为“爱”是一个人在婴儿期从母亲那里体会到的。被父母遗弃就是被爱抛弃。无数幼小的灵魂在失去爱的环境里长大,“幸运者”能在茫茫人海中被另一种爱发现,心灵的创伤也可能愈合。

索菲娅就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儿,因为她的美国养父母给予了她的亲生父母无法给予她的爱!更可贵的是,索菲娅的心灵没有因被遗弃而变冷、变硬。她在一个充满爱的家里长大,她的经历是幸运而又感人的。将此文转到这里,说不定素不相识的中国同胞能帮助她找到一点儿线索。(作舟)



我叫索菲亚-鲁宾逊。我住在美国。请帮我寻找我的亲生父母。我只知道这些与我的身世有关的信息:我1994年底出生于厦门;我被送给了一对厦门的夫妇;我有非常特殊的掌纹 -- 断掌。如果你知道谁长得像我,或可能是我的父母,请联系 sofia_search@connection-media.com

160;以下是有关我的故事。


一个中国女孩的美国家庭和她的寻亲之旅


160;160;160; 这是2008年6月初的一天,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鲁宾逊一家垂头丧气地从厦门儿童福利院出来。

160;160;160;彼得?鲁宾逊和他的妻子玛丽莲带着他们收养的3个中国孩子来到了厦门。为他们的老二索菲亚寻找亲生父母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当年保育院给的有关索菲亚的信息是:她是6个月大的时候,被人在厦门市的壕头路捡到后送进福利院的;她身上当时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的生日。

160;160;160;索菲亚和她的养父母都认为,那张纸条一定是她的亲生父母留下的,从中也许可以找到更多的线索。所以他们寻亲的第一站就是这福利院。索菲亚在走进福利院之前,心情非常激动,因为马上就要看到亲生父母留给她的东西,一切有关他们的信息和线索对她来说都很珍贵,哪怕是一张小纸条。

160;160;160; 然而福利院的人告诉她,当年根本没有这张纸条!索菲亚的满腔热望被浇了一盆冷水,近十年来她在心里无数次勾画亲生父母的形象,她热切地希望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而此刻她觉得她的身世更模糊了,亲生父母离她更遥远了。

160;160;160; 玛丽莲安慰着极度失望、眼泪汪汪的女儿。这样的开头也是她没有料到的。她为了让女儿实现梦想,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她的失望也不亚于女儿。

160;160;160; 当然他们也没料到后来发生的事,一波三折,令他们陷入更大的谜团。

160;160;160; 玛丽莲在夏威夷生长,在那儿工作,在那儿曾有过短暂的婚姻。后来她所在的医疗保险公司把她派到科罗拉多州的格兰特约克逊(GrandJunction),负责那里的分公司。这是一个与夏威夷截然不同的环境,这里处在沙漠的边缘,没有很多的水和树,小城的外围是重重的峡谷。峡谷的壮美摄人心魄,但玛丽莲更渴望时常彷翔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

160;160;160;玛丽莲在科罗拉多一呆十几年。1988年,有一天她请朋友到家里聚会。朋友带来了一个她以前没见过的、住在另一个城市的人。他就是彼得?鲁宾逊,一个房地产经纪人。1991年,彼得搬到了玛丽莲所在的地方,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对方。1993年,他们觉得是时候在一起组成一个真正的家了。

160;160;160; 一个真正的家应该有孩子。他们当时都是四十几岁的人了,于是决定收养孩子。但是当时法律规定,夫妇俩必须结婚满两年以上,才能申请领养孩子。

160;160;160; 玛丽莲决定以单身母亲的身份先收养孩子,然后再结婚。去哪儿收养?收养什么样的孩子?在夏威夷居住时,她有机会接触亚洲人和亚洲文化,并对其产生了特别的好感和浓厚的兴趣,她甚至信了佛教。玛丽莲终于决定到中国去收养。

160;160;160; 1994年5月,她收养了一个来自中国安徽铜陵的女孩,为她取名玛雅。玛丽莲觉得玛雅应该有个中国小姐妹作伴,以便她健康地成长,所以又收养了福建厦门福利院的夏安磊。1995年10月,玛丽莲和彼得带着玛雅来到厦门接小安磊。两个小姐妹相差不到两岁,第一次见面就彼此爱上了。玛雅为妹妹取了一个英文名字,索菲亚。

160;160;160; 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玛丽莲和彼得正式结婚了。彼得由“地下父亲”变成“合法父亲”,有了对孩子的监护权。玛丽莲和孩子们的姓都改成了“鲁宾逊(ROBINSON)”。 一个真正的、幸福的、合法的家终于组成了。

160;160;160; 很多人对他们一家很羡慕,说“你们好幸福啊,收养了这么聪明漂亮的小姑娘。”

160;160;160; “请不要用‘收养’一词来描绘我们的孩子”,玛丽莲经常这样纠正别人对“收养” 一词的错误理解,“正确的说法是,我们的家庭是通过这种方式组建起来的。” “其实幸运的不是她们,是我们,她们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欢乐。”玛丽莲总是这么说。

160;160;160; 彼特让孩子们在院子里种了两棵树分别代表她们自己。几年之后,两棵渐渐长大的树中间居然长出了一棵小树。这棵自己钻出来的小树,给了夫妻俩一个暗示:他们家庭的组合还没有完成!幸福美满的生活给了他们自信:他们还有能力收养另一个孩子。

160;160;160;中国方面对已收养过孩子或年纪大的收养人有更严格的限制,如果收养有健康问题的孩子,等待过程会大大缩短。鲁宾逊夫妇俩考虑到自己年纪大,决定收养一个有轻微的残疾或有健康问题但可治愈的孩子。2002年,他们一家四口来到广西桂林收养了当时4岁的露希安。病历表明,露希安有先天性心脏病,做过手术。除了个子小,一切看起来还正常。



索菲亚与妈妈在厦门 (1995年10月)

160;160;160; 鲁宾逊夫妇总是毫不忌讳地同孩子们谈论收养,教导她们要不忘她们出生的家园,了解并承传中国传统,尊重她们的祖国和亲生父母,感谢中国政府以及保证她们安全并为她们的新生活提供机会的社会福利工作者。

160;160;160;他们居住的地方几乎没有中国人,但是夫妇俩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交中国朋友,接触中国文化。有一年的中国新年,全家人一起动手用纸皮、布和绳子做了个巨大的中国龙,这条龙的头有一平方米大,身体有十几米长,里面可以躲进24个小孩。以后每到中国新年索菲娅和姐妹穿上旗袍来到社区和学校舞龙,和爸妈一起得意地秀他们的杰作,介绍中国的过年习俗。

160;160;160;十几来,许多中国孩子被美国家庭收养。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各地以州或县、市或地区为范围成立了“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协会”(简称FCC)。FCC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庆祝中国的新年和中秋节,举办以中国文化为题的夏令营,组织讨论会,请专家讲座。同时一些在同样的儿童福利院收养孩子的家庭也有自己的组织,“厦门家庭”,“常德家庭”,“重庆家庭”,等等。这些组织每一两年会在某个地方团聚,来自同一个福利院的孩子和他们的收养父母可以在网上交流。

160;160;160;鲁宾逊家总是尽可能地带着孩子们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索菲娅和玛雅与来自同一个福利院的、现在住在美国不同地方的“姐妹们”一直在网上保持着联系。每年夏天,家里都花几千美元参加为期一周的中国文化夏令营和为期两周的中国语言夏令营(在其中只能讲中文)。两个姑娘都希望能说流利的中文,但在社区里没机会练习。2008年秋,爸爸妈妈找到一个中国老师给她们上中文课。姐妹俩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爸爸妈妈则希望女儿们长大成人后,成为连接中美文化的桥梁。

160;160;160;彼得和玛丽莲各自在事业上都非常成功,但是他们并没有住豪宅,开名车,平时也不上餐馆。他们的钱大都花在孩子们的教育和旅游上了。他们定期为每个孩子储蓄教育基金,为她们的大学教育作准备。寒暑假带孩子们到中国或在美国国内旅游,他们把旅游当作孩子们学习文化和历史的机会。他们节俭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

160;160;160;在美国,有一个词“足球妈妈”,用来形容那种专门呆在家里,照顾孩子,忙着接送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妈妈们。玛丽莲在结婚之后,很快就让自己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当起了类似“足球妈妈”的角色,送孩子们去跳舞、弹琴、做义工以及其他的活动。彼得是一个模范丈夫和爸爸,他喜欢做饭,自己动手把房子和院子整得很舒适。经纪人的工作使他有时间上的自由。晚饭过后,是一家的黄金时光,或是大家一起玩游戏、打牌、聊天,或是唱歌、弹琴、读书。

160;160;160;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图景曾因为露希安的到来改变了。把露希安带回美国后,夫妇俩发现她的问题比他们所了解的更严重:她频繁地摔倒,几乎不会说话,夜里像动物一样嚎叫;她不许玛丽莲离开半步,对分享妈妈注意力的两个姐姐充满敌意。两个大孩子也因为母爱领地被“侵占”,对这个奇怪的小家伙不满,开始发泄,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了。大家被折腾的精疲力尽。不到一个月,医生给出了对露希安的检查结果:她不仅身体发育不全,而且有智力障碍!

160;160;160; 玛丽莲觉得最黑暗的长夜开始了。她反复地对自己说:我得拯救两个健康的孩子,拯救我的婚姻,拯救我自己。她不知道拿露希安怎么办。她开始后悔收养这个孩子,甚至考虑把她送到福利院或为她找一个新家。但是露希安已经死死地认定了玛丽莲这个妈妈。

160;160;160;玛丽莲意识到,有两条路可走:或是把她送走而一辈子为此内疚;或是把她留下,为她一辈子操心。玛丽莲选择了后者,这个孩子已经是自己的女儿了,她需要照顾,需要治疗,需要爱。玛丽莲为有过要把露西安送走的想法而羞愧,她放弃了对“完美”的梦想,开始调整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她和彼得还有两个当时只有7岁和9岁的女儿讨论了自己的选择和计划。每个人都明白了为了露希安,必须改变生活的轨迹。玛丽莲开始带着小女儿见不同的医生,到医院治病,到心理诊所咨询。孩子上学后,她不时地与老师沟通,找出最适合女儿的学习方法。最近她还带着孩子飞往加州去参与一个有关智障儿童的研究项目。

160;160;160;玛丽莲后来把这次收养形容为:你梦想到意大利度假,兴高采烈地准备好行装,急切地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美妙的歌声。当飞机着陆,你却意外地发现你到了孟买,一切毫无准备。你糊涂了,并为这意外生气,你只看到污染、拥挤和不友好的面孔。但是你若敞开你的心扉,你不是也可以看到那里可爱的花朵吗?

160;160;160; 三个孩子中,老大玛雅性格憨厚,学习刻苦,热爱自然,将来的志向是当科学家,但她非常恋家,不想远离爸爸妈妈到其他地方去。她正在一所私立学校上高中,当初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它提供很好的多元文化和自然科学课程。

160;160;160; 老二索菲娅性格独特。她在年幼时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创造力和不同凡响的自主意识,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吹口哨和折纸。有一次在外野营,她看到灌木丛中有一条蛇,就把它抓回来玩,把爸爸妈妈惊出了一身冷汗 -- 幸亏不是毒蛇。

160;160;160;索菲娅参加过很多体育活动,同时也学钢琴和舞蹈。她曾在一个当地的钢琴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还是学校合唱队的领唱。她最钟情是芭蕾舞。她从小到现在一直在学习跳舞,现在在当地的舞蹈学校担任主要演员,由于她能够优雅、准确、富于艺术性地表现芭蕾的内在特质,她曾在学校排练的迪斯尼版本的音乐剧《木兰》中担任主角。索菲娅梦想成为一个专业表演艺术家。

160;160;160; 索菲娅马上要上高中了。母亲开始为她担心。因为到了高中,学业更重,一般的孩子都会放弃有一些课外活动,专注学业。而索菲娅什么都不想放弃,她对妈妈说:“你就让我试试嘛。但我知道功课是最重要的。”她喜欢在各种选择面前作出自己的决定。

160;160;160;索菲娅和姐姐玛雅学习成绩都非常好,这让爸爸妈妈很骄傲。姐妹俩都被选为“全国少年荣誉协会”会员,这个荣誉是专门授予那些在学业上取得很高成就的学生的。最近,具有领导才能的索菲娅被选为一届青少年荣誉协会主席。她们在课余时间常常为社区义务服务的活动,比如,帮助那些住在附近地区的穷人和有需要的大人和孩子们,给他们发放食品。

160;160;160; 姐妹俩在很多方面都变成了典型的美国青少年,开朗、乐观、健康、自信。但是被收养的经历和她们的黑头发黄皮肤,又使她们有别于其他美国青少年,她们也时常有迷茫和困惑。妈妈总是教导她们:“你没有必要和他们一样。”

160;160;160;老三露希安已经上三年级了。她有着可爱的褐色的头发,有了开朗的性格。她在身体和智力上都落后于同龄的孩子,但她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她可以很快从不能成为公主或电影明星的失望中恢复过来。她学会了游泳,喜欢跳舞,她还上钢琴课。她喜欢聊天,有很多的朋友,当然妈妈是她最好的朋友。当姐姐们弹琴、唱歌的时候,她就和着她们在一旁翩翩起舞。她现在可以和姐姐们一起玩一些游戏了,也可以和家人一起旅行了。姐姐们也和爸爸妈妈一样耐心地呵护她,为她梳妆打扮,教她做功课,陪她玩。



160;160;160; 玛丽莲是个业余摄影师。她为每个孩子做了相册,相册的开头是有关收养她们的照片。每年在收养她们的纪念日,全家人在一起看照片,讲故事。索菲娅把自己的生母称为“肚子妈咪”(意为“用肚子生她的妈妈”)。

160;160;160; 4岁时,在索菲亚收养纪念日的那一天,妈妈发现她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掉泪。索菲亚告诉妈妈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肚子妈咪’的肚子里长大。我梦见我的心里长个洞。我想知道她的故事。我想找到她。”

160;160;160; 妈妈安慰她:“你的‘肚子妈咪’在带了你6个月之后没有办法照顾你了,就给你找了另外一条生路。你现在不是很幸福吗?”

160;160;160; 索菲娅吻着妈妈:“是的,妈妈,我很爱你和爸爸。可是我想她。”

160;160;160; 5岁大时,她凭想象画了一些有关亲生父母的图画。玛丽莲将这些画镶上了框,挂在了她的床边。

160;160;160; 上学后,她告诉老师同学,她叫“夏安磊”-- 这是厦门福利院的阿姨为她取的 -- 请他们叫这个名字。可是美国人无法准确地发音,她才允许他们喊她“索菲娅”。 在作业中,索菲娅总是用中文签上她的中国名字。

160;160;160;玛丽莲深深理解女儿对故乡、对生身父母的感情,她下定决心帮助女儿找到亲生父母。但是玛丽莲的心情很复杂,她经常想像她们亲生母女重逢时的情景。想到她视为心肝宝贝并付出全部心血的索菲娅要叫另一个她们从未谋面的女人为“妈”,这 个女人也许和索菲娅长得很相像,并与她分享女儿的爱,她既幸福又伤感。

160;160;160; 玛丽莲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女儿,她请教了心理学专家,耐心地等着女儿长大,等着她心理足够成熟去面对一切可能的结果。

160;160;160; 2007年冬,索菲亚13周岁生日,玛丽莲告诉她,他们可以开始寻亲了。

160;160;160; 索菲亚在日记里给亲生父母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和爸爸:

160;160;160;我对寻找你们这件事感到非常兴奋。我真希望现在就可以飞到中国去。我有许多的问题,只有你们可以回答。我长得像你们吗?我有兄弟姐妹吗?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他们!我有太多的东西要与他们分享!

160;160;160;我非常爱我的养父母,在我的一生中他们都会伴随在我的身边。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忘记你们,希望你们也记得我。我希望你们走出来,与爱你们的女儿相见。不管寻找的结果怎样,你们都在我的心里。

160;160;160;如果今年夏天我不能如愿与你们相见,我也想让你们知道,这不是我最后一次来中国。我越长大,就会越想找到你们。自从我最后一次见到你们,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在这些年中,每当在12月27日生日来临时,我都想念你们,想知道你们在中国的生活是什么样。我们分开时我还太小,以至于对你们没有什么印象。尽管如此,我的心里仍然有一个洞,只有你们才能把那个洞填满。

160;160;160;我想为你们所给予我的聪颖和成熟感谢你们,你们送给我的礼物还包括我的根、天赋才能和一切使我成为今天的我的特质。尽管我不记得你们的样子,但是今天的我还是爱你们。我希望我长得像你们。相信有一天,我们会见面。我迫不及待地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160;160;160;谢谢你们,妈妈和爸爸,谢谢你们让我在生命的前6个月里能与你们安全地生活在一起,谢谢你们所给予我的美好生命。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你们的女儿,索菲娅-鲁宾逊



160;160;160; 当年福利院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怎么才能找到索菲亚的亲生父母呢?

160;160;160; 玛丽莲和索菲亚开始策划寻亲。她们打算全家下一年的暑假到厦门去,去拜访福利院;到当年索非亚被捡到的地方,拉上横幅;到人多的地方,比如菜市场、公园和公共汽车,散发传单。

160;160;160;就在这段时间,玛丽莲浏览一个叫“爱无国界”的网站,这个网站介绍了几个有关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孩子的专题片,其中一片叫<<回家>>(Long Wait ForHome)。<<回家>>讲述的是三对曾经丢弃孩子的中国父母的故事。为什么这些父母会丢弃自己的亲骨肉?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160;160;160;玛丽莲知道,这些问题正是与她相似的收养父母和他们渐渐长大的的孩子们迫切地想了解的,但也是难以了解的。孩子在被收养之前的生活,对于收养父母和被收养的孩子都是一个空白。玛丽莲通过网站邮购了<<回家>>。全家人一起看了这个片子,妈妈和孩子们都哭了。他们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中国父母,他们理解了这些父母的无奈。<<回家>>真的填补了孩子们“回家”之前的那块空白。索菲亚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更加坚定了寻亲的决心。

160;160;160;玛丽莲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她应该和<<回家>>的制作人联系!他是美国米勒斯威尔大学传播和戏剧系的常教授。他亲自拍摄、编写了包括<<回家>>在内的几部专题片。他对中国一定非常了解。玛丽莲真的给常教授发去了一个电子邮件,谈了看<<回家>>的感受,谈了索菲亚的寻亲,希望他就此事能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160;160;160;常教授马上回复说,她是找对人了。他出国留学前,就在福建的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并在电视台兼职过。他否决了到公共场所散发传单的做法,因为这无异于大海捞针。他说可以通过媒体为索菲亚寻找亲生父母。但是在作决定之前,他建议玛丽莲和索菲亚看一看由两个美国独立制片人制作的、获过几个大奖的纪录片<<河内来的女儿>>。

160;160;160;<<河内来的女儿>>讲的是一个美国越南裔女孩海蒂长大后回越南寻亲的故事。海蒂越战时出生在河内。因为战乱,生活无着,母亲让她上了接孤儿和美越混血儿的美国飞机。在失去联系二十几年之后,海蒂找到了母亲。摄制组跟踪拍摄了寻亲过程。母女相见,她们自己和亲戚朋友都欣喜若狂。可惜这个故事没有幸福的结尾。海蒂在与母亲生活环境不同的美国长大,相逢激动之后,她发现与母亲就无法交流了;更令她难以招架的是,因为贫穷,她的亲戚们不断地向她索要钱财或让她想办法帮他们移民美国。她失望了,最终断绝了与母亲那头的来往。

160;160;160;看完<<河内来的女儿>>之后,玛丽莲和索菲亚作了认真的长谈。索菲亚语气决定地说她已经准备好了:如果父母一家人仍然生活在贫穷中,她成人后,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帮助他们。彼得表示,如果索菲亚有亲生兄弟姐妹,他们因为贫穷不能上学的话,他愿意资助他们。

160;160;160;玛丽莲于是与常教授具体讨论寻亲的事。常教授说可以从三件事入手:首先托厦门的朋友走访福利院和派出所,了解更多的信息;其次把鲁宾逊家的收养的故事写出来登在杂志上,顺便作寻人启示;第三,列一个清单,请当地电视台的人拍摄索菲亚日常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几个片段,放到福建电视台作广告。

160;160;160;玛丽莲向常教授提供了她得到有关索菲亚被收养之前的信息。她甚至附上了几张壕头路的照片--那是她请在厦门福利院作义工的美国朋友拍的。尽管福利院不太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捡到孩子的人也不太可能知道孩子亲生父母,玛丽莲还是愿意从厦门儿童福利院和捡到孩子的人身上开始。索菲亚想知道一切与她生活有关的人和事。

160;160;160; 玛丽莲同时还与在俄亥俄州的一家DNA公司联系。这家公司在福州有分公司,愿意免费为索菲亚和可能是她亲生父母的人做DNA测试。

160;160;160; 常教授请在厦门集美大学的吴教授和巨教授帮忙。巨教授先去走访了福利院和派出所。福利院并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连当年捡到并送孩子到福利院的人的姓名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所在的公司。派出所说,这么多年了,那时也没电脑,很难找出有关的档案。

160;160;160;于是巨教授来到该公司,连问了几个人,都是摇头。就在她失望地转身要走时,接待的人对着员工大喊:“有人知道我们公司十几年前捡到孩子这回事吗?”还真有人应声了,“好像有这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在公司财务部门呆了十几年的老员工。 他说这个人是公司里的部门经理欧阳波。

160;160;160;欧阳波这时不在厦门,而是在江西负责公司在那儿的业务。厦门公司的人提供了他的电话。吴教授就开始与他联系。欧阳波听说索菲亚要回来寻亲,觉得很意外很惊喜;被问起他当年捡到弃婴的事,他却吞吞吐吐的,好像有顾虑。吴教授把杂志社正要发表的文章转给欧阳波。看了这篇文章,他的态度有了变化。欧阳波终于告诉吴教授,其实他收养了这个孩子一段时间!她的中文名字不叫夏安磊,叫晶晶。

160;160;160; 与此同时,索菲亚的故事<<爱无国界,美国妈妈携女万里寻生母>>在福建的妇女杂志<<海峡姐妹>>登出来了,并被福州和厦门的几家报纸转载。

160;160;160;远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鲁宾逊一家准备启程了。吴教授一直期待着和欧阳波见面,但是他太忙,一时走不开。经过多次沟通以后,她跟欧阳先生的太太陈女士联系上了。她们相约在一个咖啡店见面。陈女士带着儿子来了。她说这个儿子是抱养晶晶之前就已经有的。他对这个小妹妹也非常喜欢,很关心这个事儿。她还带来了曾经一直保存的晶晶的影集。他们当时确实想把她收为自己的女儿。但是居委会通知他们说这个孩子你们不能收养。陈女士说当时他们很无奈地在收养六七个月后就把孩子送到了厦门市儿童福利院。到福利院两个多月后,晶晶就被美国人收养了。陈女士说,把晶晶送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释怀,后来她又想尽办法生了一个女儿。

160;160;160; 晶晶真的就是被鲁宾逊家收养的夏安磊吗?陈女士提起孩子有一个重要的身体特征, 就是她的手纹:她的双手都有一道横贯的直线,也就是中国人说的“断掌”。

160;160;160;吴教授把这事告诉了常教授。常教授连忙打电话给玛丽莲。到中国后,一家人先去了安徽,拜访了玛雅呆过的福利院,见过了当年照顾过玛雅的阿姨,游了黄山,这会儿到了上海。玛丽莲借故查看了索菲亚的手,这才注意到这个十几年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索菲亚的两只手都是断掌!玛丽莲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她觉得让孩子知道事情的进展为时过早。

160;160;160;在鲁宾逊一家快到厦门的前几天,欧阳波也从江西回来了。吴教授和他一家有在一起谈了一些有关晶晶的情况。也许是事情过去太久了,夫妇俩记不清当时抱养孩子的细节。陈女士说,当时她听欧阳公司里的一个勤杂工说,有人快生第三胎,如果是女孩就送人。于是她说,如果是女孩子不想要了,通知我一声,我领养这孩子。这孩子生出来不到10天,就把她抱过来了。而欧阳说这孩子是人家正要送到什么地方去了,或是已经送去,就把孩子抱来了。他们把孩子到家的那天 --12月27日,定为她的生日。当他们要把孩子送到福利院的时候,福利院不敢接收。欧阳波只好和单位一起写了一个说明,说孩子是在壕头路捡到的,因为他所在的公司就在那条路上。

160;160;160; 索菲亚的故事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兴趣,几路记者都急切地等着鲁宾逊一家的到来,等着他们与欧阳家的会面。

160;160;160;
鲁宾逊一家


160;160;160;鲁宾逊一家先到了福州,他们要到省民政厅办一个手续。民政厅已经知道了索菲亚寻亲的事,大为紧张,因为不知道这一家到厦门后,会牵扯出什么事来。他们怕管不着媒体,只好在这一家人身上做文章,先是让玛丽莲写个说明,来干什么,去什么地方,见什么人,还要她答应不见媒体;然后派专车专人把一家人“送”到厦门。

160;160;160; 到厦门后,那位陪同他们到厦门的民政官员依然陪着鲁宾逊一家人,一同吃饭,一同进酒店。所有媒体被禁止采访、跟拍。夫妇俩绝没想到他们的中国之行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他们觉得自己被 “绑架”了。玛丽莲只好躲进卫生间给常教授打电话。

160;160;160; 一行人到厦门后直奔福利院,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160;160;160; 安抚了索菲亚,鲁宾逊夫妇就准备走下一步:去会会欧阳夫妇。想到欧阳,他们心里宽慰了许多:欧阳家收养了索菲亚半年,说不定知道她亲生父母的下落。但是他们不想带孩子们去,也不愿让那位官员陪同前往。

160;160;160; 玛丽莲对那位官员说,我们一家都累了,想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想在酒店里好好休息一下。

160;160;160;等那位官员离开了,常教授就把欧阳夫妇约到酒店里的咖啡厅。两对夫妇远隔千山万水的,因为同一个孩子走到一起了。欧阳夫妇带来了他们一直保存的索菲亚的影集和录像。看到了晶晶成长得这么健康、幸福,这么有出息,他们非常激动。他们感谢鲁宾逊夫妇对孩子的养育。鲁宾逊夫妇感谢欧阳夫妇为孩子保留了这么珍贵的生活片段。

160;160;160;玛丽莲觉得是向索菲亚推出欧阳夫妇了。晚上把一家大小都安顿好之后,玛丽莲让索菲亚和她坐在床上,生怕这事会让女儿过分惊喜,她尽量用平和缓慢的语调讲述她的最新进展。索菲亚还没从福利院的遭遇中回过神来。听了妈妈的叙述,悲喜交集。妈妈陪着她,母女俩哭了笑,笑了哭。

160;160;160; 两家人都盼着相会的那一刻。会面是安排在欧阳的家。

160;160;160; 鲁宾逊一行坐的车快到欧阳家的时候,欧阳太太就心急地在楼下等着了。

160;160;160; 在欧阳家,索菲亚看到了她小时候的照片,有“妈妈”抱着她的,有“爸爸”抱着她的,还有“哥哥”和她合拍的。她边看边流泪,看到她跟哥哥拍照的时候她又笑了。她没有想到她几个月前的照片还保留着,原以为她这段生活是空白的。她的心跟一下子跟欧阳妈妈靠得很近。

160;160;160; 民政厅的官员终于撤离,各路媒体也出现了。鲁宾逊一家,还有媒体都急切地盼望着欧阳夫妇能够回答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索菲亚的亲生父母是谁?

160;160;160;欧阳夫妇曾经对吴教授,然后是对鲁宾逊一家,对媒体,都说见过晶晶的亲生父母,但是忘了他们的姓名;晶晶长得很像她的妈妈。欧阳夫妇提到他们还让晶晶的母亲在家住了一段时间,一是当时还没请到保姆;二是想看看她是不是真想把孩子送人,如果她反悔,就把孩子还给她。这位母亲觉得孩子在欧阳家她很放心。不久他们就离开了厦门,回了老家。至于晶晶父母的老家,可能是四川或是贵州。

160;160;160; 索菲亚还有一个对她自己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的妈妈爱我吗?

160;160;160; 亲生父母谁,妈妈是否爱她,都没有答案。这让她非常失落。

160;160;160;在厦门的那一个星期,欧阳全家还有他们的亲戚们热情地招待鲁宾逊一家,逛风景,尝美食。有一个傍晚,欧阳索性把朋友经营的一个沙滩花园给包下了。厦门爸爸妈妈的宠爱,让索菲亚觉得自己像一个公主。厦门美丽的风景、温暖的气候,还有鲜美的食品,也让玛丽莲觉得仿佛回到了她时常思念的夏威夷。一家人暂时忘却了还没有找到索菲亚亲生父母的失望。

160;160;160; 索菲亚来中国之前就做了一本精美的影集。她是想如果见到她的亲生父母亲就送给他们。现在她把这影集送给了陈女士。欧阳家的出现,了解到曾在他们家生活过,这是她此行的意外收获。她几乎把欧阳太太当成她的亲生母亲了。

160;160;160; 索菲亚虽然个性独特,有主见,但在作出决定之前,总会与母亲玛丽莲讨论,听取她的意见。有一天她问:“我可以叫欧阳先生和太太爸爸和妈妈吗?”“可以。”

160;160;160; 于是当欧阳波在一家商店为索菲亚买音乐CD的时候,索菲亚说了一声:“谢谢爸爸。” 她似乎说的自然而然,欧阳夫妇心里却为之一震。

160;160;160; 欧阳太太一直说,看到她现在那么健康那么幸福,心里感到很欣慰。她觉得晶晶的美国父母非常了不起。他们表示一定尽可能地帮晶晶找到她的亲生父母。

160;160;160; 在一次晚宴上,索菲亚和玛雅一起唱起了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的插曲<> (倒影)。这首歌唱出了木兰对表面的我和内心真实的我的困惑,“我是谁?”的疑问正是索菲亚苦苦思索并渴望得到解答的,所以在舞蹈学校演出<<木兰>>中,她非常准确地诠释了木兰这一角色。动画片中的插曲<>也成了索菲亚最爱的歌。

160;160;160; 鲁宾逊一家离开厦门的时候,欧阳一家坚持到机场送行。索菲亚含着眼泪与厦门的爸爸妈妈哥哥和妹妹告别。


索菲亚在舞台上

160;160;160;回到美国后,索菲亚一直沉浸在发现自己生命中前6个月生活和找到厦门的曾经的养父母的激动中。她向老师和同学讲述她的经历,她说她有三对父母。她在日记里记下厦门之行的点点滴滴,在作业上开始签上“晶晶”这个名字。她常常在电脑网络上和厦门的妈妈和哥哥“聊天”,似乎也不急着找亲生父母了。

160;160;160;而玛丽莲静下来,把厦门的经历理了一理,心里却越来越不平静了。她很难相信欧阳夫妇记不起索菲亚父母的名字。她想欧阳夫妇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因为后来索菲亚说,在厦门时,有一天,厦门妈妈对她说,等你长大后,我有更多的事情告诉你。玛丽莲不太相信孩子说的话,忙问:“你没听错吧?”索菲亚说不会错,当时是通过他们请来的翻译说的。

160;160;160;欧阳太太对索菲亚说的话更让玛丽莲将信将疑。她觉得如果有什么现在不能对孩子说的话,应该对她说。她后悔在厦门时因为激动、忙乱,没有向欧阳问更多的问题。她不断地和彼得谈论她的困惑和猜想。最后彼得开玩笑说,不要再跟我说这些,我头痛。干脆跟人谈条件,谁找到给谁钱。在为女儿寻亲这件事上,彼得习惯了让太太去筹划,他去做他可以做的事。

160;160;160; 玛丽莲继续猜着谜。她恨不得马上一个人飞到厦门去,向欧阳夫妇问清一些问题。

160;160;160; 猜着猜着,玛丽莲居然想到:索菲亚可能是与欧阳家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愿说出来。玛丽莲把这个猜想告诉常教授和她认识的中国朋友,谁都说不可能。常教授为此还询问了当时在厦门的记者和帮忙的朋友,没有一个人支持这一说法。

160;160;160;大概在鲁宾逊家离开厦门两个月后,欧阳太太给玛丽莲发邮件,说他们找到了十几年前在欧阳波公司做勤杂工的江西籍夫妇。当时这位勤杂工的妻子在菜市场见到一位怀孕的妇女。这位孕妇就是晶晶的生母。她说这是她的第三个孩子,如果是女孩,就准备送人。晶晶就是因为这对勤杂工夫妇的牵线来到了欧阳家。但是他们现在不知道晶晶的父母的下落,也记不得他们的名字。

160;160;160; 还是没有一点有用的线索,索菲亚还是为此雀跃,毕竟找到了见过她亲生母亲的人。她又在日记里写下:我想与他们联系,我想问他们,我妈妈是什么样的人? 我长得像她吗?她爱我吗?见过我的姐姐吗?

160;160;160;玛丽莲写信给欧阳太太,希望她告诉这对江西夫妇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因为晶晶想认识他们,也许通过他们还能找到其他认识晶晶父母的人。过了一两星期,欧阳太太回信说,这对夫妇找不到不到了,打工的流动性太大。可能她认为他们没有提供有用的消息,所以没有留下联系的方式。

160;160;160; 索菲亚的情绪又跌至低谷。她无法理解,13年后找到的人,一两星期之后又找不到了。

160;160;160; 玛丽莲担心索菲亚丽会陷入这一连串的情感起伏中不能自拔。她曾提醒女儿在找亲生父母这件事上,她们又回到了零,必须从头开始了。可女儿总是说不急,她相信她的厦门爸爸妈妈慢慢会回忆起更多的事,帮她找到亲生父母。

160;160;160; 福建电视台根据在厦门拍摄的和常教授提供的一些素材制作了专题片<<漂洋过海来找你>>,这个片子又转给了山东卫视(请看 http://tv.sohu.com/20081210/n261128855.shtml)。但是依然没有一点有关索菲亚亲生父母的消息。

160;160;160; 索菲亚继续在网络上与厦门的哥哥联系。有一天哥哥告诉她,他们想到美国来看她。索菲亚把这消息告诉妈妈,并催促妈妈想办法尽快让他们来。

160;160;160; 玛丽莲认为这不是孩子们之间事,于是她连忙给欧阳太太去信询问。欧阳太太说,她想在圣诞节期间和儿子到鲁宾逊家,为索菲亚庆祝生日,希望鲁宾逊以公司的名义发出邀请。

160;160;160;玛丽莲又忙开了,与欧阳太太信件往返,了解邀请、签证的程序,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信奉的教派,就文化生活习俗等等问题请教中国朋友,列出一系列两家人在一起可以做的事。玛丽莲想到在厦门时欧阳家的盛情款待,她希望有机会回报,也希望两家能够增进了解。最令她犯难的是语言问题,索菲亚和玛雅的中文水平非常有限,那位厦门哥哥的英语也不足于对付日常对话。玛丽莲决定邀请一家住在其他州的中国朋友一起过圣诞节。

160;160;160; 万事俱备,索菲亚兴奋地盼望着再见厦门妈妈和哥哥。但是就在欧阳太太约定的赴美日期的前几个星期,他们说来不了了,因为厦门哥哥打篮球时把脚摔伤了。

160;160;160; 在索菲亚生日晶晶生日那天两家在视频上见面了。欧阳太太又告诉索菲亚,他们与重庆方面联系了找她亲生父母的事,希望给她一个惊喜。

160;160;160; 但是这个惊喜没有出现。

160;160;160; 玛丽莲再也不想让这个敏感的孩子在情感的旋涡里起起伏伏。过完年,她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和索菲亚做了长谈。她要来了已翻译成英文的、当时常教授在厦门的采访素材,和索菲亚一起回顾了寻亲的点点滴滴,谈了自己的看法。

160;160;160; 索菲亚认真地阅读了自己的日记和收集的有关自己寻亲的文章,同意养母的看法:他们必须把一些疑问理清楚,然后开始下一步的行动。

160;160;160;玛丽莲给欧阳太太发了一封电邮:“随着我们友谊的加深和新年的到来,我希望能和你进一步讨论一些有关寻找晶晶亲生父母的事情。为了避免误解,我将请我们的中国朋友打电话给你,让她做我们的翻译。但愿你能理解,有些问题对我们特别是对晶晶非常重要。”玛丽莲希望两家对晶晶共同的爱会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上的障碍和误解。

160;160;160;一直为两家翻译来往信件的玛丽莲的中国朋友在约定的时间给欧阳太太打了越洋电话。她根据玛丽莲母子列出的问题,向欧阳太太寻求答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晶晶与欧阳家有血缘关系吗?得到的答案是:绝对没有。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欧阳太太说等晶晶长大了,会告诉她更多的事情,这事情是什么?晶晶相信这些事情 是与她的血亲有关的,她现在已经很成熟,如果把这些瞒着她,她会觉得更受伤害。欧阳太太解释说,那几天和晶晶在一起,因为语言问题没法和她好好交流,总觉得隔了一层什么,所以就嘱咐晶晶,一定要好好学中文,等她长大,中文学好了,她们就可以有更多的交流了。欧阳太太没想到她随意说的一句话,经过翻译,到了晶晶那里就被理解成其他意思,让她们困惑许久。

160;160;160; 索菲亚又准备重新踏上寻亲之路了。她和妈妈玛丽莲一起策划了下一步:通过网络来找她的亲生父母。她们相信网络的力量,希望热心的网友们能助她实现梦想。

160;160;160; 如果通过网络还找不到亲生父母,你怎么办呢?有人问索菲亚。那我们就在报纸和电视上发寻人启示,一个省一个省地找。索菲亚坚定地回答。

160;160;160; “希望没有消失,奇迹也许就要来临。”玛丽莲说。

160;160;160; 请大家伸出友爱的手,帮助这个可爱的、执着的小姑娘圆梦吧!


from:160; 宝贝回家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图解“人类文明”--省了长篇大论的废话 (图)
  • 武汉女孩儿酷似王菲 说唱 “信了你的邪!”
  • 中国大陆何时能回到中华民国的“怀抱”!?(组图)
  • 涂 画 ◇ 写 生
  • 在国境线上与家人合影诀别 美国记者的真实镜头(组图)
  • 所有跟帖: 

    一点都不理解。生的没有养的亲,这女孩子为什么还要找遗弃她的生父母? -仅一位- 给 仅一位 发送悄悄话 仅一位 的博客首页 (68 bytes) () 10/15/2009 postreply 10:08: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