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故事简介
本回继前回之后,写源氏三十六岁七月之事。此回可说是源氏公子对养女玉蔓发起的情感总攻击。本回“篝火”是由玉蔓屋前庭院点燃的火把而起,寓意源氏内心情欲似火。
本回故事导读
世人纷纷扬扬,开始把内大臣家新来的小姐当作话柄,到处宣传。源氏听到此种消息,说道:“不管哪样说法,总而言之,把从来没人见过的一个深闺女子找出来,当作千金小姐看待,稍有缺点,便逢人诉苦,以致引起谣传,内大臣这种作风真不可解!此人过分察察为明,加之思虑疏忽,不曾调查清楚,贸然接了她来。一有不称心处,便闹得不成样子。其实世间万事都可从长计议,妥善处理。”他很可怜那近江君。
玉鬘听了这话,想道:“我还算运气好,不曾去投靠父亲。虽说是生身之父,但一向不知道他的性情,突然去亲近他,或许也要受辱呢。”她深自庆幸。右近也就此事对她说了许多话。源氏对于玉鬘,虽然怀着那可恨的野心,然而并无任情而动的非礼行为,只是对她的怜爱越来越深。因此玉鬘也渐渐地亲近他,无所顾虑了。
评注:人的感情是会改变的,玉蔓的态度软化也是自然的。作家将把我们引向何处呢?
夏尽秋来,凉风忽起。
源氏想起了古歌“吹起我夫衣……”,颇有萧条冷落之感,难于忍受,便频频地前往探望玉鬘,整日住在那里,有时指导她弹琴。初五六日的月亮很早就已西沉。略微显得阴暗的天空、风吹荻花的声音,都渐渐地含有秋意了。
源氏与玉鬘二人以琴作枕而并卧。他心中时时叹息又自问:“如此纯洁的并卧,世间哪有其例?”过分夜深,生怕惹人疑议,便起身准备回去。庭前有几处篝火已经熄灭,源氏就召唤随从的右近大夫,叫他点火。凉气四溢的湖边,亭亭如盖的树底下,疏疏朗朗地点燃着松籽火把,离开窗前稍远,室内不受热气。那火光显得很凉爽,照在玉鬘身上,姿态异常艳丽。
源氏摸摸她的头发,觉得滑润如玉,雅洁无比。温恭贤淑的姿态实在可爱,逗得他不肯回去了。假意说道:“应该不断地有人在这里点火才是。夏天没有月亮的晚上,庭中没有火光,教人觉得害怕,而且寂寞无聊。”便赋诗赠玉鬘: “胸中情思如篝火,焰重烟浓永不消。你说何时可消呢?虽然不是‘夏夜蚊香爇’,情思潜在胸底不断燃烧,毕竟是很痛苦的呀!”
评注:出自《古今和歌集》“犹如夏夜蚊香爇/ruò/,胸底情思不断燃。”
玉鬘一想,这话不成样子了,便答诗道:“君心若果如篝火,烟入长空永不还。免得外人疑怪也。”源氏看见她面有不快之色,答道:“如此说来,我该走了。”便步出门外。
忽闻东院花散里那边传来筝笛合奏之声,音节美妙悦耳。这是夕雾中将和一向时刻不离的几个游伴正在奏乐。源氏说:“吹笛的想必是柏木头中将,吹得真好极了!”他又不想回去了,便派人前去转告夕雾:“这里篝火的光很凉爽,把我留住了。”夕雾立刻偕柏木头中将及弁少将三人联袂而来。源氏对他们说:“我听了笛中吹出的秋风乐,不胜哀愁之感呢。”就取过琴来,略弹一节,亲切可爱。夕雾的笛子吹出南吕调,音节十分优美。柏木心里想着玉鬘,歌声迟迟不能出口。源氏催他:“快唱!”柏木的弟弟弁少将便打起拍子来,低声吟唱,其音酷似金钟低鸣。源氏和着琴声唱了两遍,便把琴让与柏木。柏木弹的爪音,华丽而优美,技法不亚于他的父亲内大臣。
源氏对三人说:“帘内恐有知音人。今宵不宜多饮酒。我这过了盛年的人,醉后容易感伤哭泣,生怕那时会把隐忍在心中的话说出口来。”玉鬘听到这话很担心。她对柏木和弁少将有不可断绝的兄弟之缘,殊非他人可比。因此她在帘内悄悄地偷看并窃听这两人的举动。但对方做梦也不曾想到。尤其是柏木,他正在倾心恋慕她,今日逢此良机,胸中情思如火,不可遏制。但在人前硬装镇静模样,因此不能畅快地弹琴。
本回故事复习
源氏对玉蔓的感情在父女和情人之间摇摆,今晚似乎更剧烈地向情欲方向倾斜,由前一时期的低潮突然变得“胸底情思不断燃”了。而更麻烦的是那个不知根底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柏木单相思玉蔓,让她惊吓不已。
鸡贼的源氏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