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第五部《索多姆与戈摩拉》 第一卷
一、普鲁斯特笔下的同性恋
读过《圣经》的人一定对《旧约 创世纪》里上帝摧毁罪恶之城索多玛和蛾摩拉的记载印象深刻。小说翻译不知为什么摒弃了中文《圣经》的惯用翻译,选择了“索多姆”“戈摩拉”这样的译文。尊重汉译原著,咱们就随了小说吧。
小说的名字《索多姆与戈摩拉》应该取之于圣经的含义。那么普鲁斯特写了怎样的罪恶呢?
作品开篇讲小普偶然居高临下地目睹夏吕斯男爵与裁缝朱皮安相逢的一幕——
“男爵突然睁大半眯着的眼睛,出生地迎面盯着那位昔日做背心的裁缝,絮比安猛地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地面对德夏吕斯先生,像棵生了根的树,。。。。男爵想法设法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来回踱步自以为是可以尽量显示自己明眸之美。。。。。絮比安那副谦逊、善良的样子瞬间荡然无存,与男爵完美对应,抬起了脑袋,给自己平添一种自负的姿态,怪诞不经地握拳叉腰,翘起屁股装腔作势,好似兰花卖俏,隐忧碰巧飞来的雄峰”。
——我还是第一次读到写同性恋的文字,真是长见识。。。。
原来扉页引用的法国浪漫主义诗人阿尔佛雷多德维尼的诗句“男人拥有索多姆城”是这个意思!
小普还发现了一条从地窖挖的暗道。直通絮比安的家。他就躲在那里偷听。
“他们并没有多说话。那声音煞是可怖,若不是每次声响都伴着一声高八度的呻吟,我尊会以为有人在隔壁杀人”
在1910年代的欧洲,文学作品里正面描写同性恋仍属禁忌,但小普以大胆的笔触,写了自己对同性恋男女的观察与刻画。
他先从旧日贵族男爵夏吕斯分析,那种表面的道貌岸然和伪善,内心却是空虚甚至孤独;他也从絮比安一个底层的裁缝分析,“他的位置越来越有利可图”,最终成为夏吕斯的秘书!
小普发了很多议论。我觉得不如弗朗索瓦丝一句话:“穷与富对人的天性没有影响,是一个类型的人”
有意思的是,这卷分两个部分,按理篇幅应该差不多,但是第一部分写只写了32页,而后半部分则写了近500页。为甚这样安排呢?引子和正文的关系吗?
咱们接着往下看。
我请GPT画了他们俩人的像。还有对这幅画的文字阐释——
夏吕斯男爵穿着精致的深色西装,姿态优雅但略显紧绷,面容高傲,眼神却投向絮比安时充满压抑的渴望与焦虑。他有着贵族的风度与略微阴郁的神色。
絮比安则穿着一件裁缝围裙,体格壮实、略带工人气息,面容坚毅中带着些许羞涩,手中握着一根针线,眼神既有困惑又有某种隐约的期待。
**场景:**在巴黎一间昏暗的裁缝店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斜地打在他们中间。背景是老旧的木制衣架与厚重窗帘。画面中央,二人站得很近,仿佛刚经历了小说中那段“互相试探”后爆发的沉默与对峙。
**光线与情感表现:**画面一半被阳光照亮,一半陷入阴影,象征二人关系的欲望与禁忌、尊贵与卑微、压抑与释放之间的张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