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家和我的爷爷家颇有相似之处,也是家里只有兄弟两人,而且两兄弟都投身抗战 (爷爷的抗战故事见:【祖辈春秋】爷爷,台儿庄 )。
和爷爷老家在河北农村不同,外公的老家在南方繁华的大城市广州,他出身于广州的一个富贵之家。据说当年在广州最热闹的老城区中山纪念碑附近,他家有不少土地和房产。
外公是家里的小少爷,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我曾见过外公的毕业证书,上面是蒋中正的签名,当时蒋介石应该是兼任中山大学校长。外公是在大学里结识了外婆。外婆是湖南人,为躲避日本人的战火,与家里的堂表姐妹们一起南下广州,进入中山大学求学。
然而广州后来也沦陷了。国立中山大学誓不资敌,数迁校址,外婆曾向我提过他们迁校至粤北韶关的艰苦岁月。外公做为热血青年,在中山大学加入了当时国民党抗日救亡的主要青年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并成为骨干成员。
外公唯一的哥哥,即我的大外公,比外公年长好几岁,当时已经娶妻生女。关于大外公的过往,外公外婆一直不愿谈及,因此大外公是否毕业于中山大学还是黄埔军校,已经不可知。我只知道大外公加入了国民党军队,是一位中级军官,并参加了滇缅公路保卫战。
“ 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沿海相继沦陷,日本军队切断了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传统交通线,企图把中国变成一座孤岛。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后,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承担着运送战略物资的重要使命。为保卫这条生死通道,中国军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全阶段累计投入兵力40万,伤亡近20万,歼灭日军3万余人。滇缅路保卫战不仅事关国家存亡,更牵动世界反法西斯战局,无数将士以血肉之躯守护这条运输动脉,为抗战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网络)
在保卫滇缅公路惨烈的战役中,大外公与日军拼死作战,最终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一寸山河一寸血!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英灵不灭,永耀千秋!!!
大外公牺牲后,留下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一直由外公供养。外公很年轻时就在国民党桂林铁路部门担任要职,算是技术官僚。我母亲从小就知道她在广州有一位堂姐,两人一直通信,母亲甚至在初中时独自乘坐火车代表外公去广州看望堂姐。
由于外公的国民党背景,加上外婆出身于大地主豪绅家庭、名下有很多粮仓房产,他们在后面的一系列运动中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批斗、牛棚、下放等是家常便饭。不过外公对此好像比较淡然,或许在他看来,与牺牲的大哥相比,自己仍然活着已属幸运。
到了八十年代落实政策,外公老家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的房产得以返还一部分。外公做主,将归还的房产全部给了侄女,自己没有留下一点。对于这个决定,外婆和母亲等都没有异议。
回顾家族往事,不禁心绪翻涌、感慨万千。大外公出身富贵,作为家中长子,本可安享锦衣玉食,却在民族家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最终马革裹尸、血洒疆场。他是那个烽火年代的一个缩影--有多少这样的中华好儿女,舍弃锦绣生活,甘愿为山河无恙、民族存亡,献出一切直至生命!
你们的名字或许沉默于历史,但你们的热血功勋永垂不朽!向所有抗战中为国牺牲的英烈们致敬!!!
----- 谨以此文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