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南京之五:南京的家

来源: 2023-03-08 13:40:2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在那个年代,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从上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工作之后的住房,再到生孩子需要准生证,我们从没有过疑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被组织安排的生活。

 

每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囊括在其中,由此决定了我们衣食住行的许多方面。

 

那个时候的研究所里,常常是行政区和生活区都混在了一起。办公室到家的距离可能仅仅几分钟的步行路程。在这个自成体系的环境里,一般都会有单位的食堂、浴室、车队、招待所、医务室,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总体来说还是挺方便的。

 

我们曾经在不同的城市里短暂生活工作过,但都没有家的感觉。我们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在中科院南京地理所的院子里,紧挨着北京东路的北侧,房子的面积约有50平米,两间卧室,进门就是小小的厨房。在领到房子之前,我们在所里的木工车间订做了两排书柜、卧室里的家具以及厨房里的橱柜。

 

家具总共花费了近两千元。在单位定制家具,现代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我们去和工人说了我们想要的家具样式,他们就开始制作了。当新家具被搬进房间后,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有了一个家。

 

一间书房里有一排靠墙的高高玻璃门的书柜,里面是我们曾经收藏的各种类型的书籍,许多还没有看过,同时它也是我们的卧室。 另外一间房间作了客厅,一张小小的四方小桌子,几把椅子也都是在所里订做的。

 

厨房很小,但是我们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厨房,终于可以不在走廊上烧蜂窝煤炉子了。不久后,请了朋友来我们家包饺子,在煮饺子的时候,我很得意地告诉他们,我加了三次开水,其实应该是加三次凉水,结果被他们笑话了一顿。拥有一个这样的家,已经让我们都非常开心了。

 

生活中不总是有开心的事,也有让人沮丧的事,它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们这棟楼已经有些年头了,在我们住进去之后好久,发现煤气表总是指着一个固定的位置。无论我们怎样使用。每个月只需要缴纳很少的煤气费用,而每个月来查表的人也不认为是个问题。

 

紧接着的那个冬天,遇到一场罕见的大雪,压垮了许多大树。房子里没有暖气,早上起来毛巾都冻的硬邦邦的了,自来水管也冻住了,在家里面要穿着厚厚的棉衣。 感觉外面比家里还要暖和一点。 像这样寒冷冬天是很少见的 ,大部分的时候还是温和的。

 

家在顶楼,夏天的时候就会比其它楼层气温要高很多。靠着北京东路街边,清晨早早的时候,街上人群和车辆的喧闹声音就传来了。 不过人适应环境能力还是很强的,没过多久这些已经不再觉得是个问题了。

 

有一天的晚上,一只从下水管道里爬出来的老鼠,跑到了卧室里,这件事情让我郁闷了好久。当然也只遇到过一次这样的事情。

 

这里曾经是我们的第一个家,接待过不少的友人,其中有武汉地大的同事,还有来自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和他的女儿。 

 

有家的感觉真的非常好,从这时起生活走入了一种有规律的惯性中。磊一早去和平公园打太极,回来的路上顺便去菜市场买上早餐,鸡蛋煎饼果子,黑糯米饭裹油条,芝麻小烧饼,糯米糍粑,或者刚刚出锅的油条,是那个时候我们最喜欢的是几种早餐。

 

夏天的晚上,地理所的院子里就开始喧闹起来了,许多人家都出来在树下乘凉聊天,交流各种信息,而小孩子就在附近玩耍。Lucy晚上遇到幼儿园小朋友,玩到很晚都不愿意回家。

 

三年后,我们搬到了院子里新建的楼房,有了宽敞很多的居住空间,它是我们第二个家。在我们离开南京之后的许多年里,一直都好怀念这个家,经历过的点点滴滴,还有那些许多年间的收藏。

 

我们曾经的家现在来看也许非常的简单,但家也就是一个可以容纳所有快乐的和不完美的地方。虽然它可能非常简陋平凡,却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喜爱,也不影响我们愿意去分享我们的快乐。 我们对这个家满是喜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