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武汉吧

来源: 2020-07-07 15:36:2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是78年在武汉上大学。刚开始对武汉口音完全不习惯,总觉得他们在指责我,后来知道他们就这么说话,声音大,语气很强,像训自己的孩子。

            我舅舅第一个周末专门来学校接我回汉口的家。当时我姥姥还在,半瘫痪。一到家我舅妈就像打机关枪一样地说起来没完,我也不全懂她说了些啥。但她对我非常好。以后大概每两个周末我会去一次汉口,我的被子也经常带过去由舅妈帮我洗,那时可是手洗啊!一般舅舅会专门为我准备好吃的,基本就是桂鱼和鸡蛋,那时学校的伙食连猪食都不如而我又不吃肉。舅妈则带我到处去逛,还带我去她的单位洗澡,当时学校也还没有洗澡堂。在外面动不动就为了我和别人炝起来。单位一看我是外人,就拦住问了一下,她往我前面一站,说了句:这是我外外,怎样啊?差点没把人家吃了。还带我去汉口最有名的发廊烫过一次头,里面一群叽叽喳喳当地女,我自己打死也不敢去。

            后来时间长了,就敢和同学去汉口逛街了。两个北京女孩没少露怯。我们去了一家餐馆吃“水饺”,结果端上来是六大碗混沌。刚开始和他们理论我们就输了。女服务员一串连珠炮:这就是我们的水饺,你们要一人三两,这就是你们要的!卖冰棍的老太太也歧视我们,说什么这是雪糕!听起来像“鞋糕”。宿舍里有个武汉人和一个宜昌人,我学了不少,到毕业时可以用武汉话简单对话了。后来在北京的单位里接待过一个武汉同学,我用武汉话交流,把北京同事的下巴都惊掉了。

            底层武汉人是有点欺生的。不但语气生硬,表情也很明显的鄙视。管你哪里来的,老子就是看不上你!但认识了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然对刚去的人有点困难,不像很多南方人那样笑脸软语,有亲切感。

            几年前去武汉参加入学四十年聚会,领教了光谷地铁站的疯狂。但武汉同学对我的热情至今难忘。对一个地方的喜爱或者憎恶基本上取决于那里的人和过往的经历。武汉是我人生里的一个驿站,是不可分的一部分,肯定有很多我喜欢的地方。

            太多记忆,也许该写篇博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