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帖子倒是对我说的很好的诠释

来源: 2020-04-26 08:12:1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只是政府调控的手段而已。经济总量是由社会各部门总量叠加而来,而社会各部门也是相互关联的。举个简单例子,政府增加基建项目的投资,那么建筑工人的收入就会增加,如果他们拿增加收入的多少百分比购买消费,那么消费市场会有一个增量,消费市场增加了,那么消费市场要从工业生产及农业生产市场增加釆购,那么工业及农业市场也会有一个增量。同时政府增加基建项目,也会直接增加建筑机械行业的消费,以此类推建筑机械行业又会一环扣一环地增加各相关部门的增长,所有这些加一起来用数学模型来计算GDP 的增量。这种政策就是政府直接参与增加支出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

很标准的会计模型。MV=PQ,, 都差不多,言之无物,但却是经济学家思想的本质驱动。

宏观经济学里的各种数学模型比微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更复杂,因为变量更多,假设条件更多。”

玄学搞了很多,不管哪种理论,实际逻辑归根结底,本质还是一样的,就是会计模型。我看了这些东西25年,72变,变来变去,本质上的逻辑从来没变过。原因很简单,其他的都是老树干上绣的花,点缀。而一切推理的根本驱动力就是会计模型。就是没钱了,花钱。呵呵,我没说这个会计模型就错了。从其本质化到极简的一句话来说,作为一种框架,不算错。但是,指导实践,呵呵。

“宏观经济学表面上是研究GDP 的计算模式,但实际上是从自由市场的微观经济学延伸而来,把一个国家作为整体,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不同的变量下,经济总量会有不同的发展趋势,那么政府怎么来采取什么措施调控而使公平与效率最佳结合,而经济总量又能健康增长。因为公平与效率的对立,宏观经济学是没有最佳答案的,只能是根据现有经济状况政府不停地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状态促进经济整体发展。。。。。

呵呵,所谓的neoclassical–Keynesian synthesis,所谓宏观经济学里面的equilibrium model,越搞越复杂,却越搞越言之无物,是经济学走上邪路的一种表现。其结果,就是整天想着所谓失业和通胀之间的“优化”,根本性的问题从来没想清楚过。

“经济学家”们,没有一个预见到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却是板上钉钉,像1+1=2一样明显的东西。这种“更复杂,因为变量更多,假设条件更多”的东西,有啥用?实际上,可能有害。

“货币政策简单说,就是政府增加货币发行,放入流通市场,以此来直接增加消费市场的需求,消费市场再带动其他相关部门的增长等等连锁反应,通过这种手段来刺激经济的就叫货币政策。”

又拿前面都说过而且分析过的东西,重新定义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