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一生---姥姥的故事(续四)

来源: 2010-12-03 21:19:1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有些小棉袄在童年时好像会有点恋父情结,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虽然对父亲的印象就是几张照片而已,五岁的寿儿第一 次见到姥爷时完全没有大人们所担心的生分,仅仅半天的时间,她就象个小尾巴似跟着姥爷,姥爷到哪她就到哪;两天后,姥爷就像个大尾巴似的 跟着她转了,看得姥姥是高兴里带点嫉妒,女儿跟她都没有这么粘糊过啊!

临走之前,姥爷跟姥姥商量说想把寿儿带走,以为他在开玩笑,姥姥还打趣地说:你一个大男人,又要带兵打仗,难不成把寿儿放在马背上养?姥 爷只得摊开来说,他这次回来就是来接女儿的。

原来,姥爷在娶姥姥之前就有了心仪的女人,被父亲逼婚时两人也谈及婚嫁,但对方是读过书的新女性,对结婚后得与丈夫分开把家安到老家去做 传统的老式媳妇很是不屑。姥爷是独子,父母又都是很传统的人,让他去跟父亲说把家安在外面,对父母不管不问的,这不孝的话他不敢说也说不 出口。

被逼成婚后,姥爷反而自由了,家里有姥姥帮他孝敬二老,外面,心仪的女人不在意当二房。婚后的第二年姥爷就娶了二姨姥姥,把家安在了南京, 已有了一个两岁的儿子。只因为家有祖训,不得娶小,姥爷不敢声张。对于姥姥,他本无太多的牵挂,不料有了一个女儿。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照片 寄来寄去,看来看去就看得牵肠挂肚起来,到底是血浓于水。二姨姥姥也看出这血水怕是化不开了,就对姥爷说:“既然你这么想她,何不把她接来? 孩子快要上学了,接来这边可以让她上好点的学校,受新试教育啊”于是就有了姥爷的这次返乡之行。

姥爷骨子里很有些怕他的父亲,回家后一直在琢磨怎么去跟父亲说这事,这几天跟着寿儿转进转出转出了更多的父女亲情更是不舍,打定主意要把女儿 带走。想来想去还是得先说通姥姥后,一起去跟老太爷子说去。希望看在他们已有儿子的份上,父亲不会为他娶小的事发难。

听说姥爷娶小还有了儿子,姥姥很高兴,说:“这下我们家有后了,你在外面也得有人照料,妹妹不愿回来,就留在外面照顾你和儿子好了,我在家替你 伺候爹娘,寿儿还是留下吧,她跟我久了,习惯了,换个地方反而不好。” 姥爷坚持说:“南京那有更好的学堂,姨娘又有文化,姐弟俩在一起更好。这 事就这么定了。” 姥姥这下慌了神,没有丈夫她可以忍受寂寞,没有女儿她就不想活了。

想到公公很喜欢寿儿,姥姥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求公公把寿儿留下。突然听说儿子敢瞒着他一声不吭地娶小,老太爷很震惊又很纠结,娶小的事让他生气,有 了孙子又让他欣慰,一时顾不上想姥姥的要求。见他沉默,姥姥心灰意冷地离去,她倒不是想要挟谁,是真不想活了。

早饭桌上,姥姥含泪给姥爷鞠一躬,说:“寿儿以后就交给你了,” 然后,又给公婆鞠一躬:“以后不能孝敬你们了”就在大家惊愕的目光中转身向天井 边的石柱子撞去,姥爷到底是军人,反应快,跳起来拽住了她,两人一起倒地,姥姥的额头搽破点皮但不碍事。姥姥每次提及这事都有点崇拜姥爷:不是他 眼疾手快,我这命就丢了!

这么一闹,姥爷的父亲对儿子发话了:寿儿留下,教育的事你不用但心,过两年送她去省城的洋学堂念书。所谓洋学堂是指外国人开办的女校,很多家景好 的人家都把孩子送那里读书。姥爷的父亲作这决定也不完全是怜惜儿媳,他自己其实也舍不得寿儿离开,至于姥爷娶小的事,他没问,没责,没罚,算是默认。 后来,母亲在那女校从小学念完中学。

姥姥一生就做了两件反抗命运的事,不肯裹脚改变了她的命运,这次奋不顾身地一撞,就不光是改变了她的命运,也改变了我母亲的一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