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不同意

来源: 2009-05-23 20:26:0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单提马--单,形容词,别解成副词
--------〉〉别和单,在这里是独字成词,对不工整全盘皆输,绝非词性对了就可以。如果是:别再吹牛,对:单要提马,就显得有了一些商量余地,当然整体看还是个坏例子。

===========================================
无情对可以“玄乎其玄”地对,可以到旮旯里寻对,对得遥不可及也没问题。
-----〉〉不是没问题,是必须

工稳为上品。无情对也贵在别解,尤其是不适合猜射的别解。
----〉〉不是贵在别解,是贵在无情,而别解是达到无情的主要方法之一。

如果别解具有可猜性,无情对的一联,配上适当的谜目,便可转换成遥对谜。

遥对谜太玄了,无法猜射(我说过,严重到吊);即使勉强对得工稳,说得过去,也缺少谜味。
----〉〉严格说,所有谜语都倒吊。连比喻都永远不完全确切,何况谜语?谜目是限制倒吊程度的关键。还有帮助限制倒吊的就是人的知识面和语境。

经过反思,现在觉得那个“敲竹杠--打秋风”,因为对得勉强,不算好谜。
----〉〉除了不遥,样样好。

与之相反,“弯腰出地道--曲颈向天歌”,虽然欠工稳,但谜味浓得多。

“宫”对“腐”,出现在无情对里,无可厚非;出现在遥对谜里,有人质疑,绝对有道理。
-----〉〉区别在于:做非一般遥对,没有面别解之说,拿它当谜语猜,豆腐的面别解让人无法接受。

单“音节”遥对谜,虽要求逐字工对,但最好以面中的字意为基础,通过一字(最好不要全部)的别解,自然而然地偷换概念,借以达到“遥”的效果。最好能“遥”到别解后,看似成立,底意却不通(比如“五月黄梅天”中的“五月”,对仗时别解成“五个月亮”,有悖常理)
-----〉〉还是:遥对无论面别解。拿你的话说,是照相对。每个字拆散,完全脱离字在句中的意思,五月是May还是五个月亮,毫不重要。再加上,月子恰恰取了与句意无关的原始意思,可以说不是别解,二是返璞归真。

多“音节”遥对谜,可以分解成多个单“音节”对。至少一个“音节”遥对。可有可无的非遥对“音节”最好舍弃,不要一味追求长底。“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音节要对的说法不妥。遥不遥,看面意。五月三星那个拆城单音节后每个都是有情对。其实任何遥对都该如此。不能混淆无情与反义词。

一般会意谜谜底顿读/串读别解法,不适用于遥对谜。因为韵律遭到破坏,作为对联基础的平仄就失去了意义。再者,如能用一般会意谜的别解法别解谜底,最好不用天生就倒吊的遥对格作谜。用滥了,反而会使遥对格失去活力。就像某些字素堆砌法(拆出字素,任你拼凑)的字谜,通常面意不顺,无法断句;方位词又铺天盖地,张牙舞爪,让人望而止步。
-----〉〉完全同意

注:本文的“音节”,是指要一口气读出,而且语意完整的语音单位(一般不是单字)。近似(但不可以等同)于诗歌里的“节律”。比如:五月/黄梅天,青山/有幸/埋忠骨,但不能“醉把/茱芋/仔细看” (窃以为,“醉把”这类结构不适合作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