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二义二音而同形:L(柳、留、聊、铆);M(贸、铆、茆、昴)
戼丣辨析——我读《说文》
2008.11.07
近日,重读《说文》(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06),在多处读到一个“丣(you)”字,如“十四下·酉部 P.311”: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属皆从酉。与久切。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六上·木部 P.117”:柳,小杨也。从木丣声,丣古文酉。力久切。“一下·艸部 P.26”:茆,凫葵也。从艸丣声。《诗》曰:“言采其茆”。力久切。“六下·贝部 P.249”:贸,易财也。从贝丣声。莫候切。发现其中有错误,给我们的正确解读带来了困难。
为获得正确解读,我将《说文》中相关信息(并借助“汉典”网)列表如下:
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说文解字》
卯 十四下·卯部 P.311
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凡卯之属皆从卯。莫饱切。
,古文卯。
酉 十四下·酉部 P.311
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属皆从酉。与久切。
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
柳 六上·木部 P.117
小杨也。从木丣声,丣古文酉。力久切。
酒 十四下·酉部 P.311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
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杜康作秫酒。子酉切。
留 十三下·田部 P.291
止也。从田丣声。力求切。
昴 七上·日部 P.138
白虎宿星。从日卯声。莫饱切。
茆 一下·艸部 P.26
凫葵也。从艸丣声。《诗》曰:“言采其茆”。力久切。
《康熙字典》:【唐韻】莫飽切,音卯。【韻會】鳧葵。
贸 六下·贝部 P.249
易财也。从贝丣声。莫候切。
聊 十二上·耳部 P.249
耳鸣也。从耳卯声。洛萧切。
酋 十四下·酋部 P.313
绎酒也。从酉,水半见于上。《礼》有大酋,掌酒官也。
凡酋之属皆从酋。字秋切。
“酉”的字形从“甲骨文”经“金文”到“小篆”的演变,有迹可循,其间不该窜入“丣”呀。除非,它的出处更为远古。
于是,细细咀嚼许慎的解说,将“十四下·酉部 P.311”: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属皆从酉。与久切。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与“十四下·卯部 P.311”: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凡卯之属皆从卯。莫饱切。对照,我发现,应该与“十二地支”和“月份”的对应有关,列表如下:
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夏(农)历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四 季 冬 春 夏 秋 冬
这表明许慎的解说源于“夏历”(岁首:周历以子月,殷历以丑月,夏历以寅月)。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
网上检索,查得考古发现:出土商代“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甲骨文,如右图所示。帝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公元前1101年即位,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在位26年,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由此可以佐证,用“十二地支”记年、月、日、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应用很普遍。
又,借助“汉典”网查《康熙字典》得:
(戼)【說文】卯本字。與丣字上畫連者有別。丣音酉。【六書正譌】戼,闢戶也。从二戶,象門兩闢形。因聲借爲寅卯字,爲日出物生之象。
(丣)【六書正譌】後人以此字類丣,故加酉字別之。酉,乃古酒字,象器中半水。旣以酉字爲丣,復加水旁作酒字。凡畱柳等字皆从丣,醴醪等字會意者皆从酉,二字不可溷用。
同时查得:【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即上午5时正至上午7时正)。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即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
似乎表明:“戼(mao)”为卯的本字,象两扇门,刚要打开;而“丣(you)”为酉的本字,则象两扇门上已插上了闩。意思明白,难以混淆。
那么,《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的错误之处是否应改为:
“说文解字·十四下·酉部 P.311”: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属皆从酉。与久切。丣古文酉,从戼(mao),戼为古文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
“说文解字·十四下·卯部 P.311”: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凡卯之属皆从卯。莫饱切。戼(mao)古文卯。
《康熙字典》丣(you)【六書正譌】後人以此字類戼(mao),故加酉字別之。酉,乃古酒字,象器中半水。旣以酉字爲丣,復加水旁作酒字。凡畱柳等字皆从丣,醴醪等字會意者皆从酉,二字不可溷用。
与此相应地,就上表所列《说文解字》还应改:
“说文解字·一下·艸部 P.26”:茆,凫葵也。从艸戼(mao)声。《诗》曰:“言采其茆”。【唐韻】莫飽切。
“说文解字·六下·贝部 P.249”:贸,易财也。从贝戼(mao)声。莫候切。
我以为,这种“戼”、“丣”难分的现象,似乎到甲骨文出现时,已经得到了纠正;即将“戼”、“丣”当作异体字,同一纳入“卯”字中。这从“说文解字·六上·木部 P.117”:柳,小杨也。从木丣声,丣古文酉。力久切。可以看出,甲骨文“柳”已是形声字。其声部丣(you)成了戼(mao)字,它为我们留下了文字演变的蛛丝马迹。
在商代完整的六十甲子甲骨中,我们看到,原来表示“关门时间”的“丣(you)”,已经统一为表示“丰收酿酒容器”的“酉”了。
《说文解字》中,约80个含“酉(包括酋)”的字,其篆书字形全部一致用了“丰收酿酒容器”。而含“卯”的约20个字,篆书字形均“戼”、“丣”不分。
附带说一下,我还查了几种《篆刻字典》,其中含“卯”字形的,均有“戼”、“丣”不分的实例;而含“酉”的,却再也没见“丣”字形的出现。
这,可能就是秦·丞相李斯倡“书同文”而推“小篆”的结果吧。换用现在的说法,《说文解字》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别声读的字典,其作用同样在于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