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
2013风云杯佳谜
“承嗣得诗于裙带,大怒” 论语一句,5字 知之为知之 作者:新学生
底注: 【面出资治通鉴,卷二百六 】面中"诗"为乔知之所作.武承嗣因而发现了碧玉自杀之原因. 底解为 "知道是为了 (乔)知之"
“承嗣得诗于裙带,大怒” 论语一句,5字 知之为知之 作者:新学生
底注: 【面出资治通鉴,卷二百六 】面中"诗"为乔知之所作.武承嗣因而发现了碧玉自杀之原因. 底解为 "知道是为了 (乔)知之"
“知之为知之”这句孔老夫子的说教,经作者魔笔一挥,竟穿越到唐朝,再现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据《资治通鉴》:“乔知之有美妾曰碧玉,知之为之不婚。魏王武承嗣借以教诸姬,遂留不还。知之作《绿珠怨》诗以寄之。碧玉赴井死。承嗣得诗于裙带,大怒,讽酷吏罗告,族之。”
作者从这段经典史录中撷取出“承嗣得诗于裙带,大怒”来扣底:武承嗣发现了乔知之写给碧玉的《绿珠怨》,于是知道了她自杀的原因。前一个“知之”在扣合上一分为二,“知”即知道, “之”代碧玉;后一个“知之”是男主的名字;其间的“为”念第四声,引出碧玉之死所为何人。 典美底熟,浑然天成,而回互已远,回味无穷。
《绿珠怨》一诗悲愤淋漓。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直邀碧玉效绿珠身殉。 石崇孙秀绿珠,情景似相仿佛。其实,“瓦砾明珠一例抛, 何曾石尉重妖娆”, 绿珠之于石崇,与那株被打碎的珊瑚也许并无多大区别; 而乔知之其人深情刚烈,《载酒园诗话》语其“身不能负人,亦不能忍人负之”。 所以会“为之不婚”,也会请“红颜为君尽”。 真奇妙有这么一条玉盒子配玉盖子的天然典谜,让我们仿佛看到红颜以死相谢时决绝的背影。 知之为知之,同归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