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坏人事

 

拙作《秋径》中一句“坏人半载苦修行”,引发诗友们的讨论。争议主要在这个“坏”字。诗中,我本意是将“坏”作动词使用,但读者匆匆一阅,容易把它理解成形容词,从而觉得不知所云,让作者一番心机枉费。其实,避歧义本应是写作的原则,只是我写文字乃业余爱好,喜欢玩文字,偶尔会忽略读者的感受。

由此,我想到了“好人好事”“坏人坏事”这类颇有文革味的词汇。那时候,中小学生最常见的文体就是表扬稿——写“好人好事”,以及批判稿——写“坏人坏事”。这种用法似乎顺带树立起了一种信仰: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所以,当时没人说“坏人好事”,因为坏人不可能做好事;也不说“好人坏事”,因为好人不会做坏事。

然而,在那时候之前的时候,类似“坏我好事”之类的用法,在许多章回小说里都能见到。只是“坏人”二字不常用,可能是因为太容易引起误解。

即便不常用,也不是没有。比如明清劝善类经典《通关文·因果关》中就写道:

“世间糊涂学人,不信因果,损人利己,伤天害理,无所不为。或骗化十方,以为得计;或假装有道,以哄愚迷;或借黄白假术,而破人家产;或以闺丹邪事,而引人作恶;或枉口嚼舌,而毁谤高明;或阴谋暗箭,而坏人好事。诸如此类,皆是不信因果。”

可见,“坏人某事”作“破坏他人某事”在古籍里是有的,并没有因为怕生歧义而完全不用。 

感谢诗友们的讨论,希望这篇短文,没有坏了您海阔天空的雅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