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此诗云五言古风,可免去一番争论,省事~~~:)其实,此种争论甚无意思,平仄格律,是后人从唐宋诗归纳而来,今反而规定当如何如何,三平三仄等等。余在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随笔其十七恰说过此事:
格律传承皆有因,规唐矩宋欲何论。诗词音韵如流水,莫作繁芜自缚身。
诗词韵律,当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若横设条框,刻意雕凿,虽苦心经营,却失言志本旨也。遗山此论甚当。
附: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七首: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頀音。
诗以意境为先,勿以格律害意。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遥相望,三平尾也~~~:)孟浩然《京还赠王维》:“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第二句三平尾,第三句,五仄也~~~~~:)
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