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兄所说的是七律四种基本格式之一,实际创作中尚有诸多变通形式。所谓“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即一三五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平仄变通,一般只要不是 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四连平、四连仄,即不为出律。如:
杜甫《秋兴八首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另外,还有变格 拗救等等,较为复杂,无需在此赘言了。浅见。谢谢。
(又特意将拙诗用《搜韵 律诗检校》检查了一下,也未显示出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