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蝶《再谈诗与词》

来源: 姚顺 2020-10-05 06:42: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108 bytes)

读石碟《再议诗与词》

 

“詩莊詞媚曲諧”,這裏的詞媚當然是說婉約詞。詞的確更適合言情至微,但并非言情至微是揭示内心的唯一準則吧?

 

议: 天安门升旗,儿子见到激动,说“有股气。”稍长,不大喜欢看如此仪式。一侧日本人见到中共党代会上起立唱歌,以为是演戏。北韩的典礼,渐成笑柄。

 

荘,是种真情绪,但像浮笑,跨进家门槛,还留着,不免有点那个。

 

荘,是大家都举手礼,走正步,齐声呼的响应。细里看,几份装。儿时领畧多了,影响心智发育。老来还好这口,唉!

 

说词媚,也行。不走进,不观察,见不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一笑百媚生”,都是很个人的观察。但是男人的眼。有“调笑”的意味。“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很深的媚,女心在在,浓妆艳抹不得。

 

媚,走进门槛,走过堂屋,关上闺阁,文学的家,到了。

 

谐,是将荘和媚,做给人看。当然也见到个人,但往往驴唇马嘴。唱给人听的嘛,当然,听众是瞻了。

 

荘媚谐,也可当作自唐至元的文学史看。

 

更觉得唐的审美是收敛的,律绝使致极。

 

唐末,见到松动,李清照说的“菩萨蛮等调使闻者感动异于诗的感动,即为例证。

 

唐诗,也并非尽“荘”,但是其大观也。

 

 

詩有對仗音律,但如果認爲詩因之而呆板,俺則不敢苟同。律詩中的音律,對仗就是爲了避免吟誦,文字上的簡單,平鋪,重複造成的呆板。如果因爲格律和對仗寫出了呆板的詩,那只能説明他或她有進步空間。不用說唐宋大家的例子了,就是本詩壇裏的詩友,便有多少句子哪裏受到了格律和對仗的一點兒束縛?格律絕對是添彩!

 

议: 不以为然。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李白的长篇古风,何其流畅,气势!后来的万千绝律,有的一比?

 

读唐诗,李在张,杜已收,后来的,巨篇少见,全去杂感样的几十个字的图便宜了。

 

在这便宜里,审美的目光窄而碎,哪经得住世俗,成了“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小调了。明天听千百人合唱“长征”,正是这味。

 

唐,功名盛极,审美滑坡。靠得近的宋人看得清,去荘近媚,走向词。

 

所以,不是“韵律规矩”的事儿。将规矩订得如是细密,焉得姿势自由?凑对仗,将就平仄韵险韵平里,几首律绝自然?

 

其实是审美的走偏。三吏三别,还是古风体哩!若以词吟,细微不要能太多哦!就是让柳宗元以“捕蛇者说”的笔来写,也不会那样匆匆始终!

 

就是“漫卷诗书喜欲狂”,数句而结,道是就玩的这余音绕,说成审美的尺幅力道不够也无不可。

 

律绝如绳,近三百年的唐,勒啊勒,至唐末,那诗成了啥样?

 

 

從柳永到李清照的婉約詞,和從蘇軾到辛棄疾的豪放詞的一路發展,到姜白石的清空騷雅和詞的格律詞。詞何嘗又沒有遵循其規則哪?

李清照之所以號稱一代詞宗,不光是她的文字好,更是要求詞作要以雅樂填詞,更要分五音,五聲,六律,清濁輕重。難不難?束縛不束縛?以前聼老師講詞的時候老師說,當今全世界懂得依樂填詞的不過十幾個人了。可是有看到李清照的那一首詞因爲音律和樂律受到束縛了哪???當時老師分析了一首她的詞的樂律,俺聽得是絕對放棄了。 可是爲什麽讀起來并沒有覺得那些條條框框? 那是因爲她駕馭了這些規則,並不是因爲沒有規則。她反對詩化,是爲了給詞正名。而蘇軾的詩化,何嘗又不是爲了使其脫離低俗而雅化,為詞正名哪?

話又説回來,爲什麽他們都要給詞正名?正什麽名?所謂正名,無非就是要在文學的歷史地位上和詩能平起平坐。所以我想,即使李清照本人也不會覺得詞高詩一等吧?

 

议:词亦究规则,但断其七字五字之板,扩大音域韵域。循着的是走向个人的路。

 

规则再好,也是束缚!因此,后来就有了自制调。

 

林妹妹也说,意思好了,顾不得了。

 

诗词没有等级。但有能不能写得深浅的功能差异。

 

诗而词,是唐以来审美刻板收缩而导致的改变。词之后,诗不再风光。曲,话本,章回,它们沿着词的私,细,个人的审美方向走。只是不那么好。

 

苏轼诗笔填词,是力道不足以走出旧有的审美格局。李清照的“不以诗文笔入词”,是种审美上的识辨。她有了走出旧有审美格局的见识和作品。

 

 

南渡以後,時代巨變。即使李清照的詞風都有變化(前聊提過)。辛稼軒更成爲豪放詞的一代巨擎。 辛稼軒二十一嵗即召集2000人馬抗金。曾經率50騎殺入數萬人的叛軍中活捉首領,押囘首都斬殺。何等的英雄!他的内心世界能和早期養尊處優晚期顛沛流離的易安一樣嗎?易安詞美,有目共睹。可是稼軒的詞難道就不是他自己的本真,不值得推崇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哪一句不是心聲?

 

议:形如“荘”,确是真情,心声!老干部之冤,右派之诉,打江山之豪迈,屡屡见识。

 

自是一道风景!

 

但即如战云,几首歌,几幅画的事儿。

 

血腥,凶残,“留取丹心照汗青”,露出的情深意切,尖,刻。但终属极端。

 

精神美感的品位,还得靠“养尊处优”的提升。

 

辛词好看的,正是“最喜小儿剝豆”(大意),不是“把栏杆拍遍”。

 

其实,辛词的豪迈,唐人早玩过了。

 

这样的豪迈,往往很浮,哪个辞大说哪个!“饥歺胡虏肉”,吃吃看?!

 

所以,搞文宣,常用。愤青尤爱。

 

相对于小情调,闺蜜闹,小鲜肉嗲,虽高大上,却不长久。

 

万不要说“世风日下”。“弓如霹雳乍惊”,一回两回OK,不然,影响入睡。

 

 

 

 

再謝謝!

 

议: 如是议论,宛如一坐茶轩。问好!

 

急著出門,就再附舊詞一首鎮帖:

《喝火令》 /石蝶

话隐词中旧,词封寄里沈。一痕余念系关心。披起渐凉晨梦,重拾负尘琴。

 

妩媚应如是,凄凉却不禁。向弦倾诉又虚襟。几抚嗟轻,几抚叹何寻,几抚指疏弦老,犯调到商音。

 

议:三个“几抚”,很词味。可又觉得沒有兰花指。

 

所有跟帖: 

被照照攥手心里了。 -秦照- 给 秦照 发送悄悄话 秦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5/2020 postreply 19:05: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