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期,在国计民生艰难和京剧发展的双重压力下, 昆剧 昆剧 一度兴盛的昆曲(亦名昆剧)逐渐衰落。

来源: 龙剑 2020-08-31 07:55:4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914 bytes)

       1921年8月,苏州上海昆曲家们大家集资在苏州五亩园开办昆剧传习所。传习所的结构即不同于京剧的“科班”,也不同于“学校”,兼有二者特点;即保留了老戏班传授徒弟的一些传统,又较为开放、民主。老师对拍板、唱曲(先不上笛子)、台步3项要求极严。所有学生都要学习文化、乐器,且最初不分行当通学,一段时间后由老师根据其特点选择行当。学习一年后开始起艺名,名字中间均有“传”字(寄予了昆剧薪火相传的厚望),通称“传”字辈演员;并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区分行当,如小生以“玉”旁,旦以“草”头,老生、外、末、净以“金”旁,副、丑以“水”旁。培养出周传瑛施传镇王传淞等一批昆剧演员,他们所学折子戏400余出。昆剧传习所仅办了一期,但这批“传”字辈演员对继承和发展昆曲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1925年,传习所学员毕业,在苏州上海等地演出,一时反响不错。但在国家危亡之时,昆剧还是不可避免地继续没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新编曲目使昆剧重新复苏,具有代表性的是《十五贯》。1956年,陈静根据昆曲传统剧目《双熊梦》改编成《十五贯》,周传瑛王传淞演出后引起轰动,《人民日报》曾为此发表社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80年代起,上海昆剧团开展“每周一曲”免费教唱活动,坚持数年,扩大了昆剧影响。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上海昆剧联谊会,积极促进大、中、小学成立业余演唱组织。大学开设昆剧课,聘请演员执教,昆剧步入高等院校殿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2007年6月8日,苏州昆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

 

所有跟帖: 

同样命运的还有徽剧。 -墨瑞- 给 墨瑞 发送悄悄话 墨瑞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31/2020 postreply 09:16: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