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史话二十九、元曲(二)

来源: 龙剑 2020-08-25 09:40: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704 bytes)

   唐大曲是一种曲调,运用二十八调的基本音律而来,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第一部分散序由乐器伴奏;第二部分中序插以歌唱,第三部分入破是舞蹈的配曲。唐大曲有《霓裳羽衣》、《绿腰》(也有写作《六幺》)、《拓枝》等。大曲一般有十几遍,反复一个曲子,每遍稍有变化。后来就有人运用大曲来演唱故事,由于情节必须交待清楚,故舞蹈部份就逐渐少了,歌唱部分成了主要内容。宋大曲一般只取唐大曲的一部分,称为“摘遍”;宋大曲的结构也已远较唐大曲简单。唐宋词调已在前面做过介绍,它确实是曲调的主要来源,所以前人才会说曲来自词。由于现在已经见不到乐谱,只能从现存的格律谱推测曲调和与之有关的词调的关系。词牌和曲牌格律和名字完全相同的,它们的调也应该相同;词牌和曲牌格律相同,但名字不同的,它们的调应该是相同的,只不过曲作者用了另一个名字,同调异名这种情况在词中就不罕见;词牌和曲牌名字相同,但格律不同的,则应该是原词调在流行过程中被修改过以适合当时听众欣赏口味和演员演唱风格。

    鼓子词是宋代的说唱艺术,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和现代北方的大鼓类似。早期的鼓子词是一种用同一词调反复歌唱的艺术歌曲形式。今存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收录他所著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就是一篇说唱张生和崔莺莺故事的鼓子词。全篇体制由一段散文的讲说和一段词调的歌唱轮流相间而成,歌唱部分用“蝶恋花”词调,共12段。在全篇开始部分说:“……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以后在每一段起唱前都照例说:“奉劳歌伴,再和前声”。可见这种叙事鼓子词的表演,除有1人说唱外,另有人组成歌伴, 同时兼管和唱及乐器伴奏。

    唱赚和转踏是说唱和歌舞表演。唱赚是一种与说唱艺术有关的大型歌曲,开始是北宋时产生的“缠令”,这是一种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插以若干曲牌联结成的套曲。据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记胜》记载,到了南宋绍兴年间,杭州勾栏里有个艺人叫张五牛,他创造出一种新曲“赚”,其特点是散板与定板的混合应用。由于这一新曲牌的应用,使音乐的表现能力更加丰富,是一-种兼有两种节奏特点的特殊曲式,“缠令”从此改叫“唱赚”。唱赚的伴奏乐器以鼓、板、笛为主。它演唱的音乐曲牌范围很广,不但包括传统的艺术歌曲,也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事林广记》中曾收录一套以踢球为题材的唱赚歌词,名为《圆里圆》,它所使用的曲牌为《紫苏丸》、《缕缕金》、《好女儿》、 《大夫娘》、《好孩儿》、《赚》、《越恁好》、《鹊打兔》、《尾声》等。转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舞蹈表演,插入诗词作为舞蹈的伴唱,其结构是引子,中间有诗,然后由词如《调笑令》,《渔家傲引》等来结尾。每一首诗词咏一事,有几首就咏几件事。也有用几首诗词合起来咏一件事的。这种转踏成为后来南北合套与组织曲牌联套等方法的源头。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它对曲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曲牌联套体的结构体制就来自诸宫调以唱为主。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亦称“诸般宫调”。这一曲种形成于北宋神宗(1068~1085)年间。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熙、丰年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都城纪胜》中也说:“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入曲说唱。”诸宫调曲调来自唐宋大曲、唐、宋词调、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他俗曲。从今存的诸宫调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曲式包含有:单个曲牌的只曲;由一支曲牌反复或多次反复再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形式;用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套曲形式。这几种曲式,视故事内容情节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诸宫调虽然产生于北方,随着宋朝南渡,也传到了南方,就有南北诸宫调之分。诸宫调所用的伴奏乐器,宋时主要用鼓、板、笛;金、元时,有加用弦乐器和其他打击乐器。金、元时期的北诸宫调用韵以中州韵为准,无入声。音乐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琵琶和筝这种弹拨乐器伴奏,有“弦索调”之称,少数有用鼓、笛的,也是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散曲所用的音乐。南诸宫调用韵以当时江浙语音为准,有平、上、去、入四声。音乐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金、元时的诸宫调作品,今存的也只有少数几种,其中《西厢记诸宫调》是唯一完整的一部,作者为金代章宗(1190~1208)时人董解元,故又称《董解元西厢记》或《董西厢》,是中国古代优秀说唱文学作品之一,对元杂剧《西厢记》的创作影响很大。《西厢记诸宫调》音乐丰富,共用了14个不同的宫调,150个左右基本曲调。这些曲牌的乐谱约有三分之一还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由于用弦索调演唱,又称为《弦索西厢》。明、清时把诸宫调叫做“弹词”或“弹唱词”。

所有跟帖: 

韻也有變化了吧,從切韻平水啥的,變成轍? -秦照- 给 秦照 发送悄悄话 秦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5/2020 postreply 11:07:02

平水韵也属于切韵系统,只不过简化成106个韵部,更容易记忆和使用。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6/2020 postreply 07:30:07

變成轍是后来的事,出现戏剧,写唱词才有押韵赶轍的事。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6/2020 postreply 07:33:55

比如“江”和“阳”属于两个不同韵部,唱京戏的都知道,这两个韵部合在一个轍:江阳轍。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6/2020 postreply 09:43:1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