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870050100pnu4.html
这是我姥爷写的一篇文章,因家中不能上网,特托我将文章发表,与各位朋友分享。由于输入法的限制,有很多生僻字打不出来,我尽量解释清楚,望各位见谅。
现今的京剧票友,演员乃至名家,演唱《淮河营》中“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一句,均将“车”误读(唱)成che。
笔者认为,京剧唱词如歌词.曲词一样,皆为韵文,词句既讲字数,又讲韵数,包括每个字的平仄和各句的脚韵。须知,京剧乃是宋元杂剧.南戏.明代传奇.清代昆曲.皮簧.京腔之遗韵。《淮河营》“淮南王他把令传下”一段唱词全段12个韵字(下.他.诈.哈.话.咱.话.滑.车.拉.爬.他)俱属“家麻辙”,即a韵。其中“咱”字,《康熙字典》引《篇海类编》解曰:“咱,子葛切,音咂,俗称自己为‘咱’。例如柳永《玉楼春》词:“你若无志向咱行,为甚梦中频相见。”王同亿《现代汉语大辞典》1723页解“咱”为祈使语气助词,如“吧” 字。例如《青衫泪》:“张二哥,咱进去咱。”又可用为叙述语气助词如“呢”例如马致远《汉宫秋》:“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只是在现代汉语,以代称对话者双方为 “咱”字的主要义。用如“咱们.我们”且读为zan。在《淮河营》唱段中,“咱”字即为“自己”之意,又押a韵,自然应该读(唱)为za。
这里主要探讨的是“车”字在唱段中的读音。考:车子的本音《说文解字》即注为“尺遮切”。
车:《中华小字典》解曰:“车,蚩遮切,麻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昌遮切,音砗 ”。
遮:《中华小字典》解曰:“之奢切.麻韵。”《正韵》:“之奢切,音 人庶(单人旁一个庶字,下同)
砗:《中华小字典》解曰:“蚩遮出,音车.麻韵。”《广韵》:“尺遮切。”《集韵》.《正韵》:“昌遮切,音车。”
奢:《中华小字典》解曰:“时耶切,音蛇,麻韵。”
人庶:《广韵*麻韵》解曰:“人庶,正奢切,平麻章。”
蛇:《中华小字典》解曰:“时耶切,音佘,麻韵。”
佘:《中华小字典》解曰:“时遮切,音阇,麻韵。”
阇:《中华小字典》解曰:“时耶切,蛇所,麻韵。”
又,上述车.砗.遮.人庶.奢.蛇.佘.阇.耶字以及嗟.爬.夸.言夸(言字旁一个夸字).查.楂.差.家.麻等字均收于1922年广益书局出版,清汤文璐编《诗韵合璧》一书下平声“麻部”中。以今戏曲通用的“十三辙”看,则应属其中的“麻沙(发花)”辙。由此可知:“车”.“砗”.当读为cha;“遮”.“人庶”当读为zha;“蛇”.“佘”.“阇”当读为sha;“耶”当读为ya;“嗟”当读为cha;“奢”当读为sha。
再以唐诗两首证之。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录) 李白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以上马.下.车.麻.嗟.霞六字皆韵字。故车.嗟当读cha。
古从军行(节录)李颀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以上遮.车.家三字皆韵字,故遮当读zha,车当读cha.京剧《淮河营》作者不知阿谁,然此君必是精熟戏曲辙韵的行家里手,故而于广韵之“麻”部所由《中原音韵》分化而为的“家麻”.“车遮”之辙运用纯熟。而作家既然将“车”作为“麻韵”字用在唱段之中,演员及导演却于此懵懂,竟把段中的“车”异读为che,使与全段的“麻”韵诸字异辙,致使唱者自己拗口倒韵无所适从。
此种不叶脚韵或不叶古韵的情况,在如今的京剧及其他剧种的某些演员的实际演出之中时有发生,故而导演和演员在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特别是自己所从事的剧种的特殊辙韵规律如皮簧.鼓词等戏剧曲艺所用的“十三辙”的掌握上,均应多下功夫。
我现在得收回我的部分观点:
1“斜韵脚肯定读xia”。见你这么一说,我又翻出一堆乱七八糟看了一下,发现当代关于斜字读法确实是分裂的,而我认为两派(我现在看到的是两派)的论据都不能说充分到让我信服,所以我只好暂时保持中立了。
2“只好自己按唐宋普通话来猜测诗经用韵”,这里我自己搞混了,应该是六朝人按六朝普通话叶音,因为汉语在魏晋六朝时代由汉藏系的二声变为四声,诵读诗经就遇到很大障碍,结果文人们在没有音韵考订的基础上乱读乱改······
不过其他观点我继续坚持,你的理论我又有新的反驳。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里倒是有“嗟”字,解释说:“【嗟】(术语)&DF-8756;Cha,又作攃,车。悉昙五十字门之一。一切法影不可得之义也,不覆欲之声也,其义自Ch&amacron;y&amacron;(影)语得之。金刚顶经曰:‘嗟字门一切法影像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嗟字时,不覆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