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655066.html
“
这个句式第一字不论、第二及尾字不可拗。
第三字若反转为平,则是“仄仄平平平”,称三平尾。应该说,这样并没有违反阴阳原则,平声句第三字“补阳”,无不可。一般认为,避免三平尾的主要原因是三个平声字结尾嫌音律单调,尤其是如果分成两段,“仄仄/平平平”。但事实上,因其没有违背阴阳平衡,唐人格律中三平尾也不少见。著名的拗律《黄鹤楼》自是不必说,而杜甫的一首五排《大云寺之三》里就有两个三平尾:“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珰。”。“玉繩回斷絕,鐵鳳森翱翔。”李贺的五律也有“谁知泥忆云,望断梨花春”。个人觉得,三平未必就坏,毕竟有阴平阳平可以调整声调,是否可行全看可否自然地符合全诗的意境。如《黄鹤楼》的“空悠悠”,三个阴平,但用得正有“悠悠”之感。七言中三平尾则比较少,也许是因为多了两个字,有回旋余地,更容易避免之。
第四字若拗为仄,则需补平,这里只能把第三字反转为平以救之,如“死亦为鬼雄”。一般而言,“仄仄平仄平”单独出现的情况比较少见。李清照的情况,是和出句“平平仄平仄”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