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源兄,此考古工作真是意义重大。你能确定貂蝉确有其人?并陪葬与孟德? 这可是惊天大发现。【维基百科】是这样说的:
貂蝉,是知名的文学虚构人物,东汉司徒王允的歌妓,元代杂曲《连环计》中说她的真实姓名叫任红昌,为山西一村姑,早年其事迹大多出现在说书话本当中,最后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改写冯凌慧,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形象,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闭月”。
历史上,此人物是虚构,原型是董卓的婢女。
“貂蝉”一名,在历史上本身有实际的意义。史载“貂蝉”是一种帽子的泛称,“貂”指貂的尾巴,“蝉”指附蝉,就是用金、玉做成蝉的样子。据说秦始皇命文武官员戴上“貂蝉”,希望他们能像貂一样聪明伶俐,能像蝉一样品行高洁(蝉站在高枝之上,喝树汁度日)。汉朝侍中和中常侍头上有貂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貂蝉一直都是部分高官头上必不可少的东西。一般认为,“貂蝉”是一种官帽,而此人物就是负责管理这种帽子的婢女。
在结集史传与民间故事于一身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非常脍炙人口。可是,在正史之中并未有发现关于“貂蝉”这名女性的记载,只有吕布和董卓侍婢私通的纪录而已。
据《三国志·吕布传》提及“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事件中的侍婢并未明示“貂蝉”之名。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的侍女,后成为义女,长得美貌动人,方二八年华(十六岁),深有报国之心,知悉王允对于董卓的乱政深感无助,于是便献出自己来对付乱臣贼子。貂蝉以美人计同时获得董卓与吕布二人的眷恋,令本以父子相称的二人产生嫌隙,后来更成功挑动吕布与王允合作,刺杀董卓。
吕布逃离长安后,小说对于貂蝉的叙述已经绝无仅有。唯第十六回提到吕布妻室时交代了吕布“后娶貂蝉为妾”与及“貂蝉亦无所出(子女)”。第十九回时,吕布正与曹操交战,吕布谋士陈宫劝吕布带轻兵亲截曹军粮道,吕布狐疑未决,便以此计问于妻妾,貂蝉却建议吕布“勿轻身自出”,于是吕布便决志死守孤城,不作他计,日夜与妻子严氏及貂蝉饮酒解愁,士气败坏,将领离心,最后吕布灭于曹操之手。自此之后貂蝉便在《三国演义》中销声匿迹了。
2011年4月28日,甘肃省临洮县正式对外宣布,已成功注册“貂蝉”和“貂蝉故里”共78个类别商标,甘肃临洮、山西忻州、陕西米脂三省四地的貂蝉故里之争暂告一段落。
民间的戏剧对于貂蝉以后的故事作出了一点延伸,并常常提到关羽,在《关公月下释貂蝉》中,貂蝉就被关羽释放,最后不知所终。而《关公蒙面斩貂蝉》就借姜太公蒙面斩妲己为蓝本并道出红颜祸水,关羽害怕其倾国倾城之貌会为天下带来大乱。有些稗官野史中称貂蝉与吕布分开以后,成为关羽之妾。
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姓任,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十五岁被选入宫中,掌管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又考证: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再证:貂蝉出生于甘肃省临洮县,故狄道府。本和董卓同乡,故被司徒王允授意,借机接近董卓。其实所谓木芝村和木耳村是一个村,是不同时期的叫法。忻州民间有定襄没好男,忻州没好女的说法,就是说貂蝉是忻州出的,而定襄是吕布的家乡,他们两个人一个勇猛异常,一个貌美如花,占尽了忻州和定襄两地的风水,是几千年才出两个人的重大历史事件。至今忻州仍有貂蝉的墓在,游人络绎不绝,纷纷感叹这位薄命红颜。而另外对于貂蝉的家乡也有临洮说和米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