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古人恰恰有听为仄音!司令见内:

本帖于 2016-04-09 19:26:0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研究研究 编辑

 “听”字的古音有两个,一个是读作“tīng”,另一个是读作“tìng'。(《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說文》聆也。)尽管'听'字有两个读音,但是字义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具备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才能正确地判定其在特定诗词中的读音。请看如下的例子。
【宋代】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在这首词中, “倚杖听江声”中的“倚、杖”二字是仄声字,“江、声”二字是平声字。如果把“听”字读作平声“tīng”,则该句的格律将为:仄仄平平平。如果对诗律有深刻地理解,就会知道,这样的句子在律诗中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乃是律诗之大忌,这种现象对应着一个专业术语,叫作“三平头”。我们查阅词谱,可知《临江仙》词牌谱式为:
◎●◎○○●●,◎○◎●○△。◎○◎●●○△。&  #9678;○○●●,◎●●○△。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押平韵 ▲押仄韵)
  其中,上下阕末一句的标准谱式为仄仄仄平平。其中第一个字可平可仄,而第三个字必须为仄声。由此,我们可知,“倚杖听江声”中的“听”字应该读作去声“tìng'。
【宋代】周邦彦-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难相应。?
  熟悉《蝶恋花》词律的人都知道,这支词牌上下阕各三十字,共计六十字,例用仄声韵。上下阕句式构成相同,皆为七、九、七、七字句。其中第二句即九字句一般采用上四下五的断句格式。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
  我们?看周邦彦的这首《蝶恋花》,上阕(也叫上片)的韵脚分别为:定、井、炯、冷。下阕(也叫下片)的韵脚分别为:影、听、柄、应。因此,“别语愁难听”中的“听”字必须读作去声“tìng'。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  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作为律诗,所有偶数句(第2、4、6、8句)的末一个字必须押平声韵;所有奇数句(第3、5、7句)必须用仄声字。当然对于首句来说,末字既可以选择押韵,也可以选择不押韵。这首诗的首句为平起仄收,末字不押韵。第七句'浮客空留听'的标准谱式为仄仄平平仄,第五个字必为仄声字,因此可以判断,此处的“听”字应该读作去声“tìng'。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作为律诗,第一句的末尾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所有偶数句(第2、4、6、8句)的末一个字必须押平声韵;所有奇数句(1、3、5、7)必须用仄声字,当然对于首句来说,如果选择末尾押韵则这条规则除外。这首诗的首句为平起平收,末字押韵。第三句'鸿雁不堪愁里听'的标准谱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听”字必为仄声字,必须读作去声“tìng'。

所有跟帖: 

明白了,听 为仄多些。为平的情况反而少。 -秦照- 给 秦照 发送悄悄话 秦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9/2016 postreply 19:41:06

也不是,我就好玩一下。我猜是古人没学好古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现象。也许那时候的文字还不成熟。 -研究研究- 给 研究研究 发送悄悄话 研究研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9/2016 postreply 20:00:57

听 ,看 , 过 , 思 ,教 等字,应该平仄 皆可吧? -王武- 给 王武 发送悄悄话 王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9/2016 postreply 22:04:46

学习了! -一剑天涯- 给 一剑天涯 发送悄悄话 一剑天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0/2016 postreply 06:08: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